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财务指标比照下的阿里与京东商业模式
发表时间:2014年5月28日 09: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新浪财经客户端:创业板再融资将开闸 仅8公司符合离奇标准

很难说阿里京东谁的赚钱能力更强。“参差多态乃幸福生活之本源”,投资市场之所以交易不断,源于认知分歧。大家均以自己的腰包对自己的投资负责,在机会均等、相对公平的博弈竞赛下,那些真正优秀的企业、创新的企业和伟大的企业总会脱颖而出。

丁 峰

比较一下分别处于上市当口的我国电商行业老大老二——阿里巴巴[微博]和京东商城[微博],能看出不少道道来。

招股书信息显示,2013年度商品交易总额,阿里约1.5万亿,京东超过1000亿,阿里约是京东的十多倍;年度毛利率指标,阿里巴巴约70%,京东商城约10%,阿里约是京东的7倍。但是,同期阿里总收入约500亿,京东约为700亿。为什么商品交易总额和毛利率均大大高于京东的阿里,收入却不及京东呢?两者的赚钱能力到底有多大差别?与其商业模式有何关系?

阿里收入主要由通过淘宝获取展示广告和搜索竞价收入、通过天猫[微博]商城等从商家成交中提取交易佣金和收取技术服务费、通过1688和阿里巴巴国际站收取会员费三部分组成。阿里不自营商品,只提供场地和交易平台让商家 “安营扎寨”来售卖。所以阿里没有商品库存,在业态上属于服务企业或者说技术企业,商品交易额再多,都应计于商家的“练摊”收入,而不是计入自家收入。

京东自采自营加自送,主要盈利来源是商品进销价差。因此,京东是把商场搬到了网上,是“鼠标+柜台”式企业。当然,京东也收取摊位费,绝对数虽不算高,但其分项利润率却很高。

因此,本质上,一家是互联网营销服务企业,一家是传统商业企业,两者毛利率必然有巨大差别。近几年来,阿里毛利率一直维持在70%左右,最高时甚至达约78%。而京东毛利率直到去年才提升到约9.9%。

根据会计学常识,毛利是企业最直接的利润来源。毛利对应于企业直接成本支出,而三项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对应于企业间接成本支出,有很大的弹性增减空间;毛利中扣除掉三项费用,则是一个企业的营运利润或称营业利润。

通常,企业的直接成本支出难以压缩,如能成功压缩,则可获取比同行更高的毛利率和利润率水平。比如,以京东自营700亿计,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毛利率水平,则可以增加7个亿的毛利,在三项费用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最终能增加7个亿的营业利润。事实上,与亚马逊[微博]约28%、当当网[微博]约17%,苏宁约15%、唯品会约24%、聚美优品约25%的毛利率水平相比,京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阿里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家“卖东西”的公司,而服务型公司的经营重点在于营销和企业形象定位。面对还在城市生存边缘苦苦挣扎的80、90后网购大军,“阿里文化”祭出了一道活生生的现代典型“逆袭”样本。而能最终掀开消费者腰包的,是源于消费者的理念认知和心理。正如不是产品的款式和质量,而是科比的夸张爆扣打动了耐克的消费者;不是产品的价格,而是妮可 基德曼的好莱坞传奇影响了香奈儿[微博]的消费倾向。从这个角度来说,京东干的是脏活累活和辛苦活,阿里玩的是眼球经济、消费心理和愤青文化。这就决定了京东是重资产企业,阿里是轻资产企业,这点在物流上体现得很充分。也正因为此,物流成了一家的软肋,同时也成了另一家的优势。

正如房子的成本主要不取决于水泥钢筋一样,大多数商品的主要成本不是制造成本而是渠道成本。而且,越是高端的商品,渠道成本占比就越高。不然,顾客零星的外滩18号奢侈品专卖店何以承受得起那寸土寸金的天价租金呢?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如果用一句话阐述电商和实体店的区别,其实是“跑不跑腿”的区别。电商是以自己的“跑腿”代替了顾客的“跑腿”,所以,商品送达的速度和便捷程度便成了衡量电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准。既然阿里是收“摊位费”的,那么谁的货谁负责,送货自然由“练摊的”来解决。由于商家规模有大有小,势必会造成送货服务质量的良莠不齐,比如很多淘宝的卖家都不知更换过多少快递公司了。而京东的物流及仓储以自建模式为主,这就保证了快递服务质量的均一化和可控性,做得好的话还可赚物流的钱,这也可以视作一种产业链模式向下的延伸。

[1]  [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