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网站的一众中国测试者们在一台联想K800智能手机(采用英特尔凌动Z2460处理器)上运行了多项基准测试以及由虚幻3引擎开发的《史诗城堡》游戏,后者的测试过程分为原生运行与二进制翻译模式两种。
在“爱搞机”网站的测试中,将二进制翻译机制描述为“对性能有所影响”实在是太过轻描淡写了。正如Watt所指出,二进制翻译机制的介入导致几乎每一项性能指标都出现了60%甚至80%的显著下降。
除此之外,《史诗城堡》游戏在原生运行状态下的每秒帧数为49.5帧、经过二进制翻译处理后只剩下31.2帧,而且二进制翻译还导致设备的CPU占用率由前者的58.9%上升到73.4%。再有,应用运行时的耗电量也由621毫安增长到717毫安——这对于极为重要的智能手机电池使用时间来说无疑不是个好消息。
我们可以初步假设,这一切都是那该死的翻译机制搞出的后果。从实际情况来看,Watt发现二进制翻译还给Primate Lab的Geekbench 3.1.4基准套件中的各个组件带来了持续性影响——这种影响在该套件运行在原生ARMv7模式与x86翻译模式下都始终存在。
测试结果依旧令人汗颜:在将二进制翻译机制引入以CPU为核心的基准测试过程中时,手机的功耗指标上升了近90%、而性能则下降超过40%。
Watt指出,结合各项围绕二进制翻译所展开的测试结果,这证明“该机制不符合任何一项用户希望在移动设备上满足的需求。它会降低设备的性能表现、拉低应用程序的每秒运行帧数并导致卡顿现象的出现。它会延长应用程序的载入时间、降低电池使用时间。总而言之,一切我们不希望在移动设备上感受到的状况都会由它引发。”
“英特尔根据地”环境下的功耗表现如何?
不过Watt并没有止步于对二进制翻译机制的诟病。他还打算对ARM与英特尔两大阵营的计算核心执行效率作出比较,并为此在自己的华硕Transformer Book T100(配备22纳米四核心英特尔Bay Trail凌动Z3740芯片、主频为1.86GHz)外加一款诺基亚Lumia系列平板设备(推测为Lumia 2520,采用配备Krait 400计算核心的四核28纳米高通Snapdragon 800处理器)上载入了测试平台。
通过对这两款硬件设备的精心打理,Watt表示他得以将二者系统芯片的功耗加以隔离并单独测试、旨在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其实际能耗情况。他同时解释称,之所以选择对系统芯片整体加以考量,主要是考虑到单单审视CPU、GPU或者视频引擎有可能导致结果出现误差。他希望能从全局角度出发、更为客观地对系统芯片整体的功耗表现作出评估。更重要的是,不同供应商可能会对CPU及GPU的功耗缓存进行配置与修改,而这将给测试结果造成重大影响。
在两款设备中,T100运行的是Windows 8.1系统,而Lumia方面则为Windows RT。“我们选择的环境可以说是英特尔的根据地,”Watt解释道。“我们运行的是Windows系统,很明显英特尔对这一系统平台非常熟悉、多年的运行经验也使其有能力显著改善执行效率。”尽管拥有这一优势,22纳米的Bay Trail仍然比28纳米Snapdragon消耗掉了更多电能——就连本应发挥巨大作用的先进制程工艺也没能改变这一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