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让我们转变观念,把未来的智能电视当成手机来用——一年一换吧。
可问题又来了。手机硬件的更新换代是全方位的,无论是处理器,还是屏幕、内存,一年之后统统过时。智能电视却不同,“智能”部分落后了,“非智能”部分却远没有过时。面对动辄数千元的价格,你是换还是不换呢?反观“盒子+电视”的方案,面对同样的情况,你只需更换盒子,即可让自己的系统重新领先,成本仅为数百元而已。
谁优谁劣,高下立判。
盒子的其他优势
此外,业界人士也指出了“盒子+电视”相对于智能电视的其他优势。
首先,盒子更有利于互联网电视生态圈的搭建。数据显示,智能电视有关互联网的部分打开率事实上并不高。相关人士据此认为,欲购买智能电视的人相比,购买盒子的人通过设备获取互联网内容的目的更加明确,这有利于完成互联网电视生态圈。其次,互联网公司推出的智能电视做工不佳,有些产品甚至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而传统电视厂商在硬件做工上,具有互联网公司难以匹敌的优势。对于既想获得性能优越的硬件又想在软件上也获得上佳体验的用户而言,“盒子+电视”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最后,盒子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多样的体验方式,在产品并不成熟的时期,这有利于用户以较低的成本选择产品和服务。
传统硬件互联网化所产生的矛盾
如果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是纯粹的互联网硬件,那么智能电视方案就是传统硬件与互联网结合的典型产品。电视本身是非常成熟的传统硬件。不仅在更新换代方面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节奏间隔,在硬件质量与产品做工方面也有着严格的标准。这就决定了简单地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是行不通的。
“迭代”是互联网行业经常放在嘴边的一个词儿。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互联网行业都强调快速推出产品,然后根据用户反馈快速更新完善。但这一思路并不适于电视。虽然小米将智能电视做成了“白菜价”,但仍然无法说服人们像对待手机一样以“一年一换”的态度对待电视,毕竟其他部分还没有过时。
智能电视的尴尬,突出体现了传统硬件与互联网结合所产生的矛盾。也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其他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人们应该认识到,“互联网思维”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无论是电视以外的智能家电,还是智能汽车,听起来振奋人心的产品,做起来却并不一定那么容易。在互联网行业四面出击,靠几个产品、几篇软文就能“颠覆”一个行业的今天,这一点值得注意。
手机,移动电源,电视?最近,业界又爆出小米正准备研发智能汽车,向重工业进军了。互联网企业的加入,无疑为传统行业引入了新的竞争实力,更带来了全新的互联网思维。但对于新兴的事物,人们往往会对其寄予过高的期望,甚至对其产生迷信。这就需要相关从业人员清醒地认识行业,认识自己。客观规律不因任何“思维”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