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市场的格局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车联网的主角是整车厂商、车载信息服务商、电信运营商等。但是去年以来,在多个领域跨界出击的互联网三大巨头BAT将目标瞄准了车联网,纷纷通过收购或者入股导航地图厂商的方式进军这一全新领域。
就在近日,互联网巨头更进一步,在刚刚结束的201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百度推出车联网产品CarNet,用户可通过USB线将手机与车辆导航仪屏幕连接,体验到小屏到大屏转化的便利和乐趣。腾讯此前透露要发布车载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硬件。
从地图到硬件,互联网系觊觎车联网的心思昭然若揭。车联网领域的传统玩家,又将如何应对几乎在融合领域所向披靡的互联网巨头?
首战聚焦于地图厂商
互联网厂商对于车联网的重视,源于其广阔的市场前景。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2亿辆,搭载车联网系统的车型则将从现在的高端车型产品向普通车型普及。截至2011年末,全国超过50万辆新车预装车载信息服务终端。IEEE更是预测,到2025年将有60%的汽车实现车联网;在中国,到2015年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
市场蛋糕如此诱人,引得在多个领域跨界发展的互联网巨头蠢蠢欲动。因此我们看到2013年以来,以BAT为代表的巨头频频向地图厂商抛出橄榄枝。
阿里巴巴动手最早,早在2010年就布局投资易图通,而201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入股高德则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其他另外两家也不甘落后,很快百度拿下自己的地图供应商道道通,腾讯收购科菱航睿。对于具有国资背景、实力同样强大的导航厂商四维图新,BAT之间也是展开了竞争。近日,在地图方面略输百度一筹的腾讯宣布将地图服务商换成了四维图新。
互联网巨头为何将进军车联网的第一站放在了收购地图厂商?这是因为导航功能是车联网最基本的功能,导航功能的实现则离不开导航地图。目前尽管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已从国家测绘局获得互联网地图甲级测绘资质,但是拥有这一资质的单位有数百家,而拥有导航地图许可证的单位则仅有12家,显然后者含金量更高。并且导航地图测绘资质可以让互联网巨头更加彻底地解决地图海量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问题。
布局硬件是第二步
如果仅仅是收购地图厂商,那么互联网巨头对车联网市场的震荡并不足为惧。然而,BAT的野心不止于此。
在阿里巴巴入股高德后不久,高德即宣布手机导航免费。BAT将屡试不爽的免费模式推向车联网领域,引发了市场的轰动效应,很快高德宣布其地图导航产品已经拥有3亿户下载用户,车联网业务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5%。导航地图的市场格局迅速被改写,车联网市场也产生震荡。
除了改变商业模式外,互联网巨头还在尝试进行端到端的布局。众所周知,车联网的构成不仅包括导航地图、应用服务、通信网络,还有承载服务的硬件终端。在硬件终端方面,传统的整车厂商毫无疑问具有优势,他们可以将车载信息终端与整车进行完美设计与融合,使得车辆出厂时就具备车载信息服务功能。其他的车载信息服务商,则通过研发外形精巧、功能完善的后装设备来占领这一市场。总体来看,前装、后装的市场格局基本稳定。
现在,互联网巨头成为杀入这一领域的黑马,如前文所述,百度和腾讯推出车载硬件终端,力图打造手机、车载信息屏一体化的车联网体验。而在此前,苹果也发布了类似功能的Carplay。
互联网巨头布局硬件所带来的冲击在于,过去车联网玩家们实现的大多是车和路的沟通,而互联网巨头在娱乐、社交、金融等领域全线局部,拥有丰富的用户数据,如果将行车数据与用户个人数据之间的障碍打通,那么由此可能会诞生新的业务模式,数据价值也会被放大,比如将行车信息和个人数据结合,分析得到用户的行为特征,将信息卖给商家,从而挖掘数据潜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