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埃合作区搭台走出去
除了中国货、走街人,中埃经贸合作更有着极具战略意义的“高大上”项目。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负责人、埃及泰达投资公司执行董事魏建青告诉记者,中国与埃及在经济需求上高度互补,两国经贸合作有着巨大的内在动力。“长期以来,埃及尽享地理与关税优势,但工业体制落后,基础设施不足,对经济发展尤其外资需求强烈。而中国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工业体制成熟,已经从外贸出口大国变成资本输出国家,同时遭遇能源紧张、关税壁垒等困境,需要‘走出去’。”
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合作区位于埃及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由中国商务部指导、天津市政府推动成立,具体由天津开发区和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管理。
“园区建立的初衷,除了国家战略层面的考虑,更是为有意进入埃及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抱团出海’以增强抵抗当地风险的能力。”魏建青介绍,对于即将“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建厂,最担心的莫过于对投资国的政策、法律、文化等不熟悉而带来的投资风险。园区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政策服务、市场调研、企业注册、报关报检、综合物流、企业招工、物业管理等“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打造仿真国内的投资环境。“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集中在一起可以形成合力,争取权益时有更强的话语权。”
招商主管孔凡宝介绍,合作区分为两个区块:1.34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和6平方公里的扩展区。“起步区内有5个产业园区,每个产业园中至少一家大型主导企业。对于首次来埃及投资的中小型企业,起步区则度身订造了中国中小企业孵化园,建有六栋配仓库的标准厂房,供中小企业租用。”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家餐具企业,老板是一对来自福建的夫妻。他们两年前在此租下厂房,专门生产婚庆瓷器餐具。今年他们又加租了一间厂房。
目前起步区内共有生产型企业31家,其中中资独资企业23家,中埃合资企业3家,吸引协议投资额近9亿美元;目前生产人口有2000多人,其中中国管理层及员工300人,埃及管理层及员工超过1700人。
起步区开发完毕,2013年底天津泰达又与埃及政府签订了6平方公里经济特区土地转让协议。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袁继英表示,今年3月1日,埃及政府移交土地使用权后,将进行基础设施开发及招商工作。“扩展区将打造工业新城,当中不仅有从事生产制造的工业园区,也包含商业、金融、现代服务业及房地产,计划投资5亿美元。初步产业规划吸引80~100家,最终达到150家入园企业,吸引3万~4万的就业人口。”
2400根丝凝成一束,玻璃纤维制造所需的精准技术世界上仅中国、日本、美国等几个国家掌握。进驻中埃苏伊士园区的巨石集团,不仅填补了埃及在玻璃纤维生产上的空白,也使其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玻璃纤维生产国。
人事部经理马元表示,巨石之所以进驻埃及,看重的是当地的原材料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和贸易关税优势。埃及与美国、欧盟、中东、非洲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签订了多个双边及多边贸易协议。“现在,中国产品销往欧美国家面临高额关税等税费,但在埃及工业区制造的所有埃及产品,不受数量配额或季节配额的限制,可以自由进入多个市场,免除关税或非关税壁垒。而埃及处于三洲交汇的地理优势,也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微波炉产品在非洲市场占有率高达70%的格兰仕的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对于格兰仕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能够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政策支持。埃及等非洲国家干热的气候驱动了该市场对空调、冰箱和洗衣机等产品的大量需求,格兰仕将加强技术创新,开拓非洲等新兴市场“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