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被颠覆的中国银联
发表时间:2015年3月3日 21:10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同时,90%的市场份额被排名前20的第三方机构占领,他们可都是千方百计地想要绕开银联的!由此可见,中国银联面临交易量分流得非常明显。用银联总裁时文朝的话来说,“他们都把银联看做唐僧肉”。

这其中,领先的企业级第三方支付公司—例如易宝支付—已经达到了盈亏平衡,而拉卡拉CEO孙涛然表示,“2014年拉卡拉可以开始赚钱了”。

必须要说的是,在这些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中,他们的盈利模式几乎完全不同于银联。银联的核心是从收卡方(如企业)收取刷卡费(即通道费);而第三方们要么不收手续费,要么费率极低,这当然会让收卡企业们兴奋无比。另一方面,第三方们更大的收入来源在于资金的沉积:这么大的一笔钱,干什么不行? 支付大战一触即发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达到1.43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7.8%,同比增长414.4%—这一切主要由于移动端上电子商务、团购的暴增带来的。

因此,三大运营商盯上移动支付也就在所难免了—事实上他们早就未雨绸缪了多年,现在终于赶上大势。尽管在这1.43万亿的规模中,支付宝占了82.6%,腾讯系占了10%,但是只要能在这个市场中占据1%的份额,那么带来的收益都是巨大无比的。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14年中期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整体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已达16万亿元,2014年还将以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增幅暴增。而仅仅2014年前三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就达到4.26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可以见得这必将是最大的一片战场。

运营商自身的优势不必说,毕竟一切都是建立在其提供的网络基础上进行的。“电信运营商具有大型国有企业的背景,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业务实力、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合作资源,这将成为其第三方支付行业最重要的发展条件,这些优势使得电信运营商一旦拿到了牌照,就会对传统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造成较大的冲击”。北京赛迪创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投资决策事业部总经理徐锟表示。

如果说阿里系、互联网企业以及运营商们抢走的是线上端和移动端的交易量的话,那么马上就会有“外资”第三方结算平台来抢夺中国银联的线下交易量了。

以VISA为首的国际结算机构早就盯上了中国市场:它们曾经向WTO[微博]指控银联在中国结算市场的垄断地位,而WTO的裁决是,2015年8月份,中国的结算市场将对外开放。这就意味着,这些结算机构可以自主地在中国开展业务,而无需和银联合作—更准确地说,一张只有VISA标识的信用卡将可以在国内直接使用。而且三年内,如果VISA们能实现连续两年的盈利,他们就彻底可以在中国开展业务,而不必再看银联的脸色。

中国市场前景广阔,以VISA们在全球业务中积累下的经验,他们必将通过各种手段让消费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借而实现盈利。而且,随着民营银行的出现,这群站在互联网潮头的新生代银行们极有可能会成为VISA们的“好友”,为年轻一代用户打造属于他们的支付方式,这可真的会要了银联的命。

如此看来,银联内忧外患,想要抢回消费者更不能仅靠各种“有钱就任性”的撒钱式营销,必须要放下架子,一方面和上下游的企业打好关系,另一方面更打造出切实有效的服务来让消费者满意,不然银联的未来将暗淡无比。

[1]  [2]  [3]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