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商业和风险
实际上,名利都已无忧的雷鸣再创业,更多是希望实现自己作为一个技术工程师的“社会价值”,但情怀的归情怀,商业的归商业,这次创业同样面临商业的考量和失败的风险。
首先是技术上,人工智能是目前最前沿的技术,所有一线公司都在布局,雷鸣带领一个创业团队如何边缘崛起,需要考量。
但技术实力上的问题雷鸣表示并不担心,他认为一方面是目前的人工智能到了一个60分的水准,通用化的现象开始显现,技术实力上的差距并不足为虑,而且作为业内有影响力的人士,他觉得可依赖的技术人脉和资源不少,他们都是目前最顶尖的专家。
另一方面是垂直领域的应用具有可行性,目前巨头们都在布局通用场景,这个实现会有挑战,但如果垂直领域就要简单得多,就好像打造一个哆啦A梦很难,但打造一个教育版的哆啦A梦可行性要高很多。
其次的风险是商业上,智小乐是一个听起来非常不错的产品,但如何让市场及大众普遍接受,需要商业上的考量,而且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如何源源不断活下去,也需要雷鸣考虑。
但他认为还不到思考“商业模式”的时候,前两次的创业经历让他知道,商业模式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且在斯坦福的课堂上,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启发来自两个案例。
一个是彼得-蒂尔的《从0到1》,里面讲诉的快速迭代,在垂直领域实现垄断,才能源源不断保证创新颠覆了他传统的观念,让他知道创业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快速实现垂直领域内的第一,有定价权,这样就能做很多看起来了无意义的创新,推动持续进步,比如初期一度要卖给Yahoo!的Google,最后依靠垂直领域内的垄断,现在可以做Google X等看起来无法变现的创新。
另一个更大的启示是全球制药巨头默克制药,企业的座右铭是:造最好的药,首要目的是治病救人。雷鸣认为这就是社会价值的意义,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大前提下,商业价值一定会得到认可,所以雷鸣觉得“快乐智慧”也是一样,考虑如何造福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帮助孩子在学期时期在快乐中掌握“智慧”。
其实雷鸣再创业,也不缺钱。
快乐智慧成立伊始,他并没有想到要对外融资,但几个百度创业时期的几个好朋友想要参与,而且他认为创业过程中总会麻烦到这些人,于是觉得让他们投资参与更加心安理得一些。
不过雷鸣也决定,这次创业的天使投资是一次“保本”天使,也就是说会让朋友们只赚不赔,回报算投资人的,亏本都算他自己的。
另外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和创业的自信,不过雷鸣并没有明确说出来。他看起来非常平和,关于创业、人生经历、对未来的思考等,波澜不惊、娓娓道来。
不过这种平静也有例外,当他讲到儿子,一个父亲的神采就会盖过他的平静,他两眼放光地讲起每天上午如何送儿子去幼儿园,周日如何与儿子度过,如何在生活里实践他教育方法论,还有看着儿子如何与不断迭代的“智小乐”相处。
讲到这些时雷鸣很放松,不是百度创始七剑客,不是酷我董事长,不是快乐智慧的创始人,也不是北大北师大的主任专家,他就是一个父亲,每天穿越海淀黄庄,穿过那些接送辅导班家长的父亲,但他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