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等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智能终端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功能性等标准研制。在可穿戴产品、智能家居、数字家庭等新兴消费品领域,引领标准制定。研制消费品安装调试、维修检测、二手交易、回收再利用等服务标准。
透过上述一系列国家在标准上的部署就可以清楚看到,推动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已经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同时,借助国家强制标准的完善和制订,提升家电行业进入门槛,也是大势所趋。此外,在面向互联网、智能化的创新和转型过程中,要强化标准跟上,体系配套,才能取得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动力。
2: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提高质量创新能力。通过工匠精神的倡导,以及推广精益制造,特别是推动企业标准的自我声明,取消企业标准备案制度,要求企业说到做到,并强化第三方机构的监督;
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开放、公平竞争、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市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实行“随机抽查企业、随机抽检产品、随机选择检测机构”制度,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的同一企业的同一规格型号产品,6个月内任何地方、部门和机构不得重复抽查。推进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信息共享,实现“一个标准、一次检验、结果互认、全国通行”。
透过上述一系列举措可以看到,接下来国家对于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查,一方面放开企业标准备案制,强化企业自主声明,倒逼企业“说到做到”,引入第三方进行监督、规范;另一方面,则是强化中央和地方市场产品抽查的一致性对接,重点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要为家电等消费品质量的提升建立全国一盘棋策略,真正让一些质量投机者无处立足。
四、产业转型的突破口
1:适应家用电器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开展家用电器产品分等分级和评价标准化工作,改善电子坐便器、空气净化器、家用清洁机器人等新兴家电的性能和消费体验;提高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大家电的产品舒适性、智能化水平,优化电饭锅、剃须刀等传统厨用、个人护理用小家电产品的外观和功能设计。
提升多品种、多品牌家电产品深度智能化水平,推动智能家居快速发展。针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农村家电消费的普及,进一步提高家电产品安全、节能节水、使用年限、安装维修等要求。
2:结合产品网络化、创新化的发展特点,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智慧家庭、虚拟现实、物联网等创新技术产品化、专利化、标准化。
制定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新型视听产品等智能终端产品标准,强化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保护要求,规范众包众筹产品市场、线上线下销售市场。
3:加大对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开发力度。针对妇幼用品、老年人用品和残疾人用品市场快速发展,健全跨领域、跨行业的通用标准体系,强化消费品针对特殊人群的安全要求和功能设计,规范特殊人群使用产品的标识、宣传和评价。进一步加大婴幼儿、少年儿童生活用品和中小学生学习用品标准化力度。
将上述一系列政策举措,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政策的覆盖面、指引性,以及落地可执行力非常明确:从大家电到小家电、厨电,从传统家电到智能家电、网络家电,甚至是新兴家电,从大众消费市场,到老人小孩等细分市场,都实现精准对接下的全面覆盖,并为相关家电厂商下一步的行动找到突破口,也实现传统制造优势与现在网络智能优势的对接。
当然,面对这一系列的国家提升标准和质量规划所释放出来的方向、动作和信号,对于所有家电厂商来说,最为关键的是还在于“因地制宜”,真正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实力和阶段,找到可以借助、整合和利用的手段和方法,从而探索一条自我发展和驱动的新道路。
眼下,政府既然已经清楚地指明方向和道路,接下来,就要看家电厂商如何行动和出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