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界面王潇其
“准备什么时候启动下一轮融资?”
“一直在准备。”骑呗联合创始人吕城江回答这个问题的背景是,一个月前,骑呗刚刚宣布获得1亿元A轮融资。
从2016年8月到2017年1月,摩拜融了五轮,ofo融了四轮,在吕城江看来,这个节奏是正常的。
以骑呗休闲版为例,造价成本为1500元,要投放10万辆车,就需要1.5亿元,这还只是制造成本。“共享单车投放下去之后,通过运营数据再去拿钱,所以融资节奏是比较快的。”吕城江说。
中后场入局者
在做共享单车这件事上,吕城江说,骑呗其实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2015年底,骑呗的前身——叮嗒科技就在做共享单车这件事了。
“一开始我们想学习滴滴的思路”。滴滴最初是把出租车接到平台上,然后再做共享出行。当时叮嗒计划先把公共自行车接到自己的平台上,用扫码的方式解决有桩单车,然后再做无桩单车的业务。
叮嗒与金通科技合作,金通科技是一家向全国200多所城市政府提供公共自行车软硬件解决方案的企业,在全国有100多万辆公共自行车。2016年3月,叮嗒上线了有桩单车的扫码平台,有20多个城市的公共自行车接入。但无桩单车的研发却没有在预期内完成。
“到2016年6月,ofo和摩拜忽然拿了很多钱做了起来,如果我们还按照之前的思路,共享单车和我们就没什么关系了。”吕城江说。于是,骑呗整个团队从与金通的合作中撤出来,专心做无桩单车的事情。
根据吕城江的说法,骑呗有很好的运营公共自行车相关的经验,无桩单车的研发也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因而获得1亿元的A轮融资。
“接下来的入场者们,拿风投的可能性已经不高了。”吕城江认为,在共享单车领域,大基金基本上已经完成站队,剩下的一些大基金,出于品牌上的考量,不会跟风投这个行业。而小基金抗风险意识比较强,位于头部的摩拜和ofo拿了很多钱,后面再进入的创业者机会比较小,小基金处于风险考虑也不会投资共享单车。但目前在各地方做出自己特色的共享单车企业,都存在机会。
市场容量将很快饱和
以杭州公共自行车使用率为例,杭州主城区人口600万,办租用公共自行车的市民差不多200万,基本上一个城市需要使用自行车的人口是30%。而这是针对有桩单车的比例,据吕城江估计,无桩单车的使用率会更高,可以达到40%-50%。“按照每20-30个人配一辆车的比例,全国可以容纳1500万-2000万辆共享单车”。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单车在150万-200万辆之间,还远未达到市场饱和度。
吕城江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根据骑呗从几家比较大的自行车整车生产商那里拿到的数据看,他们今年拿到各方的共享单车订单量已经快接近2000万辆。“到今年8月份,市场可能会达到饱和的状态,那时候才会开始真正的肉搏战”。
但外卖O2O、叫车服务领域里一家独大的现象,在共享单车领域不太可能。吕城江说:“美团、大众点评和滴滴快的,这些领域确实是赢家通吃,流量上来之后势不可挡。饿了么花10亿元做的事情,后进入者可能需要100亿元才能达到相同的程度,从投资的角度上说是悖论。但共享单车连接的是传统的自行车制造业,不仅需要符合线下制造的规律,要有供应链支撑,另外还需要对于这个行业的深厚理解以及纯熟的运营经验。”
共享单车解决的是1-3公里的出行问题,用户看到的第一辆车可能就是其选择。同时,市面上的玩家会把用户的使用成本压缩得越来越低,最后连App都没有,直接接入微信、支付宝的平台,用户对于品牌的依赖度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