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荐,为了交友。”他马上补充道,“现在谁还用探探呢。”
听他讲述自己和朋友在Uki上的几段“成功经历”,我认为应该没有曲解对方所说“交(yue)友(pao)”的含义。原来,荷尔蒙一直是陌生人社交产品的源动力之一,过去陌陌、探探,现在的Uki、Soul,无一例外。
作为源动力的荷尔蒙也正在成为摧毁一个成熟陌生人社交产品的利器。奉行直截了当策略的男用户会在平台上撒网捕鱼似的骚扰每一个有可能约到的女用户,导致女用户不堪其扰,放弃使用这个产品,闻腥而来的男用户们则会迅速转战下一个女用户更多的平台。
这就形成了一个无限的循环,在陌生人社交领域,一直都存在能够取得一定意义上的商业成功的机会,但是却因为荷尔蒙悖论的存在,难以出现与微信抗衡的平台,而是仅仅作为一个建立社交关系的入口存在,甚至难以在自身平台上留存关系。
破冰不易,留存也难
一周前,我成为了一只新“souler”。
这是个主打星球概念的陌生人交友App,成立于2015年。今年soul获得DST投资更是让其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因为后者被认为是全球最了解社交的投资机构,曾投资过Facebook、Snapchat以及国内的脉脉、探探。在媒体报道中,该平台日活已达到120万。
在soul这个平台上,用户的画像即模糊又极度清晰。注册时,soul并没有“填写用户名”这一选项,头像也是从平台统一提供的4种风格不同的图库中选择,因此每个人看似拥有粗线条的外部标签。
通过更进一步的心理测试题完成以及个人动态瞬间内容的发布,用户更加具体的性格属性和标签将被呈现,例如在完成26道“进阶灵魂鉴定题”后,我的归属被调整为“博学小咖星球”,且拥有75%的主动性、47%的同理心等细节属性。
显然,这是一个比探探的左右滑动,更加想抓住非陌陌用户的产品设计。对外部标签的模糊处理让更多用户免于因颜值普通而被淘汰,对内部标签的更精确划分,为算法匹配打好了基础,三观和兴趣爱好高度契合的用户,应该会更聊得来。
但是,在soul上“破冰”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容易。我如实填写了出生年份1994年,soul为我匹配的用户大多是这个年龄段,也有不少与我所填写的“二次元”标签相符的00后,与前者的沟通需要解决寻找话题的问题,与后者沟通则要首先破除不同社交常用语言体系之间的理解障碍。
最初的失败是正常的。终于在一次匹配中,我和对方以“国庆假期计划”为切入点打开了话匣子成功熬过了3分钟,可以“摘下面具”获知彼此的真正身份。我马上点击进入他的个人主页,分析出对方“97年的”、“理科生”、“重庆人”、“家有两只小狗”等信息。
在soul这个主打弱关系的平台上,我依然在尽可能地去深入了解一位陌生人。如果我和他足够聊得来,而不是仅通话十几分钟,我很可能会和他互加微信。这一切做得如此自然,就像我的前辈在BBS上寻找到知己后,迅速与其互换QQ一样。
陌生人社交平台喜欢一个故事:不断提供多样玩法,将用户留下并引导点对点的互动,以形成关系网络。虽然无数团队提供了花样百出的新场景或微创新的社交机制,但遗憾的是他们的目标用户仍然难以买账。
“因为无聊呀”
作为一个标准的肥宅,我日常的快乐源泉是电影和沙雕网友。说实话我对社交产品并不热衷。但是,10月1日晚上8点,当大多数人身处长假旅途中时,我还是捧着手机准时进入了“唔哩星球”的“假面舞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