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入局 “AI+医疗”渐成新风口
如今,看似还在萌芽阶段的互联网医疗市场,其实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百亿级,甚至有向千亿级进军的趋势。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23亿,同比增长41.8%,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统计显示,2013-2017年间,国内AI+医疗各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241起。
事实上,国内互联网科技企业除腾讯外,百度、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也在AI医疗领域跑马圈地。
2016年10月,对外发布了“百度医疗大脑”,宣布正式进军AI医疗。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百度医疗大脑可以通过医疗大数据、专业文献的采集与分析进行人工智能化的产品设计,模拟医生问诊流程,并通过多轮交互最终给出参考意见,从而辅助医生完成问诊。去年4月,百度医疗大脑宣布与社区580达成合作,并宣称已经签约了2000家城市社区卫生中心,有2万5千多名家庭医生通过该平台提供服务。
AI医疗之争,既是“场景之争”,也是“大脑”之间的竞争。阿里巴巴在2017年3月发布ET医疗大脑,强势进入人工智能医疗领域。据介绍,ET医疗大脑“可在患者虚拟助理、医学影像、精准医疗、药效挖掘、新药研发、健康管理等领域承担医生助手的角色”。
与百度、阿里在布局生态性质平台不同,讯飞医疗的AI类产品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辅助医疗,从2016年推出的语音电子病历产品,到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再到今年上半年已经在合肥落地“实习”的智医助理,讯飞打造起了一个问诊闭环。
此外,在2017年露面的腾讯觅影,去年对外展示真实世界智能诊疗系统Dr.DeepEye的华大基因,发力医患匹配、辅助诊疗的春雨医生,主攻医患一体化的丁香园等科技公司及其产品也在AI+医疗领域探索各自的应用场景。
下场+投资 互联网做医疗不仅是为商业价值
在《我不是药神》中,程勇的主角光环再灵验也摆脱不了“药串串”的宿命,在诊疗、检验、筛查、研发方面束手无策。在医药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互联网科技巨头们正用自己的行动将其一一变为现实。
不同于阿里、百度在医药领域大开大合地进行平台建设,腾讯在医疗行业细分市场的布局更显润物无声。
记者通过公开资料统计,从2015年开始,腾讯一共参投了14个海外医疗项目,2015年参投了8个项目,2016年1个,2017年4个,2018年1个。
在技术端,腾讯在国外寻找面向产业合作的伙伴。
从去年起,腾讯投资了Karius、Grail和Guardant Health等生物科技公司,共同致力于利用血检快速简便地进行传染病检测和癌症早期筛查,帮助医生和患者的医疗决策,加速患者康复。
对于面向普通消费市场的智能个人医疗设备市场,早在2015年腾讯联合复星国际等投资美国初创公司 Scanadu 3500万美元,推动该公司小型诊断仪器进入临床试验,随后,还投资了家庭护理公司HomeHero、联网家用医疗设备套件公司CliniCloud以及初级护理服务提供商Circle Med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