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1日晚拼多多(NASDAQ:PDD) 亮眼的财报数据刷爆了我的朋友圈,当季新增月活7630万,创历史新高,隔夜美股收盘怒涨16%,市值达到了350亿美金,迎来了久违的欢呼,这仅仅是一个成立刚满四年公司的开始。
关于拼多多曾在我写趣头条的文章中提到过,上市之初黄峥将拼多多的成功归于为“五环外”哲学,如今这个词我们已经很少听到了。当阿里、京东采取跟随者策略进入下沉市场,并试图利用庞大的公关战、二选一阻遏时,拼多多以其创新的商业模式继续深根下沉市场,同时势如破竹地向一二线城市渗透。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我注意到一个数据,CEO黄峥特别提到:“今年1月,拼多多平台一二线城市用户的GMV占比为37%,6月,该比例迅速攀升至48%。”
显然“五环外”已经满足不了黄峥的野心,撕掉标签,全力与阿里、京东抗争,今天的拼多多有这样的实力。
因为,拼多多年度购买用户达到了京东的1.5倍,阿里的72%。
因为,拼多多坐拥318亿自由可支配现金。
因为,拼多多是一支仅有4000人的精炼团队,并且,黄峥更能放得开!
那么为什么拼多多增长如此迅猛,能够迅速向一二线渗透?拼多多是否存在增长边界?为什么拼多多的平台运行成本那么低?
今天,我和大家仔细聊聊这家公司。
1、起家:站位农民,拥抱制造企业
2017年之前,拼多多主要从事新鲜农产品和其他易腐产品的网上销售,那时候月GMV也就仅仅亿元级别。此后通过工厂直销的C2M(消费者对制造商)模式,打破价格牢笼,从而为所有人提供负担得起、质量更好的商品,根据最新Q2的数据推算,目前日均GMV达到了25亿以上。
下面这张图,很清楚地揭示了拼多多的竞争优势以及拼多多带来的行业变革。
拼多多致力于与中国制造企业紧密结合,通过数字化、智能化重新定义产品从研发到触达用户的全过程,帮助一批制造企业拥抱产业互联网。2019年以来,拼多多已联合超过500家优质品牌与企业,研发生产1300款引领行业的定制化产品,累积订单量超过7000万单。
几大平台电商中,只有拼多多是做农产品起家,真正全力做农产品上行。拼多多通过“多多农园”等模式,构建从农村教育、农业科研,到育种、种植、加工,再到物流、销售等一体化产业闭环,大面积带动现代产业下沉,推动边远地区新鲜农产品直达城市家庭。真正的高性价比好农货,既是一二线的真需求,也让农民收入增加。
2、出位:理解人性,转化需求
在年报里拼多多是这么给自己定义的:COSTCO平台+迪士尼,分发+营销聚合体。
COSTCO理念模式是精选、提供好货、打破分销层级,这是拼多多的立足根本。
拼多多“新型电子商务”不再仅仅把每个人当作流量,也不再简单地将此类流量的批发分销作为其商业模式。相反,“新型电子商务”试图理解每一次点击背后的人性化;它试图通过分析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信任来聚合类似的需求,把长周期分散的需求转变为短周期聚集的需求。
拼多多的所有购物场景,都围绕着"拼单",用户为了享受更低的价格,往往愿意将连接分享出来,来提高自己的拼单成功率。
拼多多上线距今已四年有余,却依然没有购物车功能。是拼多多没有能力开发购物车功能吗?显然不是。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我们来看看拼单的用户场景:
点击"发起拼单"——选择SKU——确定,并付款——要求好友拼单(非强制)
只需三步,用户即可完成购买。
如果加入购物车功能,会产生哪些不同呢?
用户的购买流程会变为:点击“加入购物车”→选择SKU→退出当前页面,进入购物车页面→选择要购买的商品→确定,并付款。
从流程上看,好似只增加了一个节点。实际上,用户点击次数却增加了至少3次。可别小看这3次点击,每多一次点击,就多一层用户流失,甚至很多拼多多用户会因为多出的点击次数而不会使用。
除了独特的拼团购物模式,拼多多还在平台上集成了各种娱乐和互动功能,提供有趣的购物体验,这些娱乐和互动功能可以提供不同形式的促销奖励,提升用户粘性。
可以看出拼多多的出位不是偶然,而是基于对用户深层次需求的关注。
3、增长:全域用户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