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自快手招股书
快手解释称出现大规模亏损的原因是,2020年在大数据中心建设、研发、人才引进与储备、市场推广等方面做了很多主动和长期的资本投入。招股书显示,其中主要的开销还是在营销费用,2020年前三季度,快手的市场营销费用从2019年同期的56亿元增至198亿元,费用率由20.5%骤升至48.8%。
数据来自快手招股书
规模增速已经开始走低,似乎没撑起市场的关注度和期待,这让人不由怀疑快手的增长是否存在透支的风险。
不过当然,在快手这头独角兽朝前狂奔的时候,即使是下行的曲线,也会被资本市场当作冲向天际之前的俯冲。
二、快手不是电商公司
快手招股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快手存在感如此强的电商,原来是一个雷声大雨点小的业务。
2020年前三季度快手总收入达407亿元人民币,其中直播收入253亿元,线上营销服务收入133亿元,包括电商、网络游戏、在线知识分享等在内的其他服务业务收入只有20亿元。
数据来自快手招股书
天平还在倾斜。随着商业化和电商的启动,快手已经从单纯的短视频/直播平台迈进了商业化的阶段,乃至未来的目标是要建成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而电商是通往终极形态发展的必经之路,但路漫漫其修远兮。
快手更新的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快手电商GMV达到3326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GMV的5倍。2020年以来,快手电商GMV实现第一个1000亿用了6个月,第二个1000亿仅用了3个月,第三个1000亿只用了两个月就已经实现。
原则上讲,领先于同类产品的GMV水平,代表着快手在电商方面的探索成果,也继而代表着平台商业生态发展的想象空间,这正是快手能获得现有关注度和估值的重要条件之一。
不过妙投认为,GMV并不能完全代表快手的实际电商业务水平,结合另一个指标,货币化率(收入/GMV,代表电商变现能力)更能真实地体现其电商变现能力——快手的货币化率远低于主流电商平台的平均水平。
招股书显示,公司2020上半年,电商GMV达1096亿元,平均复购率达60%以上,货币化率为0.66%。即使假设快手的其他收入(包括电商、游戏、在校教育)全都来自于电商业务,2019年和2020H1的货币化率也仅仅为0.44%和0.74%,而同期阿里、京东和拼多多都在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