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G/4G和Wi-Fi业务上,基础运营商已经在探索流量后向经营方式,中国电信的“流量宝”、中国联通的“流量银行”、中国移动的“爱流量”等产品,正是这种思路的产物,以期拓展新的盈利模式,缓解流量和收入之间的“剪刀差”。在固网有线宽带上,目前运营商仍坚持走前向收费的模式。
可我们必须看到,这种前向收费模式有被挑战的可能,因为随着用户增长空间触及“天花板”,再加之价格战越打越烈,依靠用户规模增长来带动收入规模增长越来越难维系。运营商也意识到形势的微妙,所以在加大力度对宽带应用价值进行填充,但是能否换种思路,像移动业务那样进行后向经营呢?以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随着民资的进入,民资完全有可能这样做,并推动基础运营商进行尝试。
如同移动转售业务一样,从业务本身赚钱,是很难的事情,所以不少虚拟运营商都将之当做提升用户黏性、服务内容填充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主营业务发展提供助力。比如一些连锁类、电商类虚拟运营商采取的做法是,用户在其平台购物会赠送相应的流量和通话时长,对于不少网购族来说,完全能够做到打电话用流量不花钱。而现在这类民资企业也有意进入宽带接入市场,而他们在移动转售业务的做法完全可以照搬过来,比如对套购用户(一次性购买了大量家电商品,主要是新装修用户),就赠送其一年的宽带,没有什么不可以。
对于基础运营商来说,现在就推出有线宽带前向免费、后向经营确实很难,毕竟和民资企业所处的环境有很大不同。但是不要忽视民资的“鲶鱼”效应,想想之前虚拟运营商推出的流量不清零、流量免费等做法,后来也都被基础运营商借鉴、尝试。
对于基础运营商来说,后向经营也有一定基础,他们手里掌握了大量的用户资源和上网特征,这就是宝贵的资产,对互联网企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运营商基于此可以开展大数据业务,不妨试试向用户免费、向互联网企业收钱,并帮助互联网企业开展针对性的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