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部署从2015年3月至12月对全国政府网站开展首次普查。记者获悉,这是首次对全国各级政府网站的摸底,普查范围和检查力度空前,涵盖几万政府网站,可谓“上至国家部委、下至地方乡镇”。普查的重点是网站的可用性、信息更新情况、互动回应情况和服务实用情况等。各地区、各部门组织检查和自查工作后,国务院办公厅将通过进行抽查、核查,并对有关情况进行通报。(3月25日《新京报》)
随着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目前全国绝大多数政府部门都建了网站。但是,网站的运行质量却良莠不齐。这些年,媒体多次报道一些政府网站“沉睡”,还有信息错误、造假以及与网友互动不当等情况。很显然,这些现象都影响政府形象。既然建了政府网站,就不能只当摆设,放在那里装装样子,而应能发挥出积极作用。组织全国政府网站普查,很有必要。
不过,对于各级政府网站,由上级部门进行检查固然有意义,却更需要由网友、公众进行检查。一方面,政府部门办起这些网站,原本就是为民众服务、与网友互动的,网站的用户不是上级而是民众。既然民众是网站的直接“客户”,当然应该由民众来测评、打分,表明满意程度。另一方面,由上级进行检查,政府机关进行针对性的应对并不难。比如可以集中更新一批内容,就像不少单位临时造文档材料用于验收评比一样。但对网站有真正浏览、使用需求的民众,不是那么容易糊弄过去的。
事实上,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不少地方的民众对一些政府网站,已经发现了很多具体问题。但是,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网友束手无策。除了一些被媒体曝光后进行整改的,很多有问题的政府网站根本不理网友。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网站不在少数。毕竟,网友既不能关停不合格网站,也不能处罚网站运营人员。
许多政府网站存在各种问题,应该说有多种原因。包括一些基层缺乏专业人员,对网络技术和运营不太懂,或者没有太多精力运营网站。但是,政府网站“沉睡”或者敷衍公众,更重要原因是对网络没真正重视,只把办网站当成潮流或者政绩,主要为了向上级交代或展示,不考虑互联网的本质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