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9日电 中国国家领导人日前的拉美之行亮点纷呈,其中习主席送给阿根廷朋友展现当代中国面貌的影视作品等“国礼”事件引起中外关注。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武亚军教授分析,从“国礼”事件可以看出影视业在国家形象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认同并加以鼓励。如何在中国经济发展全球瞩目的大形势下,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断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加快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尽快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仅关乎影视产业,更是关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形象和姿态。
影视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形象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影视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形象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武亚军认为这是“国礼”事件透露出的第一信号。第二个信号,作为“国礼”送出去的几部影视片子,质量不错,备受中国老百姓欢迎。“国礼”由国家领导人送出去,表明影视业作为中国文化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地位已经确立。
之前说到的推动文化走出去,更多的是传统文化,致使世界对中国停留在一个特定的状态。实际世界是多元的,作品也应该是多彩的,“国礼”让世界看到当代中国风貌、中国人的生活以及中国家庭状态。
好的作品承载了好的社会价值观
一部好的作品往往承载了好的社会价值观。这部作品不一定标新立异,不一定要讲大的道理。从艺术角度来看,“国礼”影视作品集里的《失恋三十三天》在剧作上非常规矩,规矩并不一定是它成功的必备要素,但是它是符合规律;第二,影片所表达的人物状态非常准确,非常好地把握了特定消费群体和特定观影人群的内心世界;第三,作品很真诚,承载了一定的社会价值,代表了一定社会群体。
《失恋三十三天》承载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恋爱观。好的影视作品不是现实的直接照搬、模仿、复制,它通过现实的一些现象,阐述创作者的价值观、人生观,影视作品不是世界的现实还原,而是一个更外在的,对这个世界的丰富补充。
影视业需要加快人才培养
“国礼”事件传递出影视业作为中国文化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地位已经确立的信号。武亚军教授认为,影视业当务之急是加快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第一要立足国内;第二要放眼国际;第三要注意整个产业链条各个重要环节、各个层次人才的培养。
立足国内,就是要保证本国的文化品牌、民族精神能够在作品中传递,因为国内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怎么样去培养有层次的人才,最重要的就是编剧人才,要向高级编剧培养。给予编剧足够重视和尊重。其实是对发行人才的培养, 对整个产业的认识,对项目的运行,对周边衍生的项目,甚至公司上市,这都是合格发行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三是导演培养,给年轻导演更多的市场和空间,提供资金和项目,给予导演人才大量的社会实践机会。(中新网IT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