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如晨
英特尔收购清华紫光集团20%股份的传闻,两日来刷屏了,但我还是觉得不那么靠谱。
之前我曾写过《英特尔入股紫光里的靠谱不靠谱》,已经写出部分原因。并断言,英特尔可能是与紫光集团旗下展讯合作。当时我没有给出事件的利与空的判断。
今天,我尝试修正一下自己的观点,并做出判断:紫光集团本身确实有直接引入战略合作者的动力,只是与英特尔合作,未必合乎它的利益。
一、先说紫光集团引入战略伙伴的动力。
紫光集团主业,过去不是半导体,而且差别很大。这一年,它激进地整合展讯、瑞迪科,如果没有某种意志,任何人都难以相信,本土两大半导体设计企业甘心投它怀抱,这不合常理。
这也是一种常识。我看到有些人总是刻意否认这个话题背后的“产业政治”,只能是掩耳盗铃罢了。一个国家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业,有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去解释的逻辑,还要偷偷摸摸?
我要说,弱势产业,即便贴上国有化的标签,难道就成了见不得人的事?只是说,你整合了之后,需要按产业规律来运营,不能通过国企色彩的行政指令来操作而已。
若说展讯、瑞迪科经营不下去,需插稻草自售,那是谎言。若说需要部分资金,它们没有必要私有化,卖掉自己。我相信,这种动向与主管部门强力发展半导体的意志有关,想通过紫光落实。
而紫光自身几年来也一直在寻找出路。天降大任,它却缺乏半导体业背景,这,或许正是促使它可能选择走向开放,引入战略伙伴的动力。
补充一点紫光集团的脉络。过去26年,紫光集团历经改组、改制,从校企、全民所有制企业变身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之后引入民资健坤集团,成为国有控股(大股东清华控股,持有51%比例)、同时又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企业。
之后,紫光集团一度想变身一家民企,未果。在我看来,如果紫光集团内部没有变故,或健坤这家民企背后没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或公关能力,难以想象,紫光会有变身一家民企的动力。这是常识。
要知道,紫光改组、改制乃至引入民资健坤时期,中国大陆尚处于MBO敏感阶段。这话题容易被套上倒卖国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
至今,紫光集团国有控股性质并未变化,清华控股仍是大股东,仍持有51%的比例;二股东健坤,持有49%。这说明,紫光变身民企的倾向被阻止了。
当紫光集团接连整合收购展讯、瑞迪科后,考虑到集成电路于中国产业界战略价值,以及某种民族主义情绪,可以视为一个敏感时刻,很难想象,清华控股还会容忍紫光再有变身的企图。
清华控股恐怕也不甘心释放比例,尤其是一下释放给英特尔20%的比例,从而失去控股地位。民企健坤集团释放股份倒可理解。只是它入局这么久,还没赚钱,整合两大本土设计企业后,如果没有更多收益,它有什么理由让渡?而且,这里面,大都是它体系的人。
而且,还有一个估值压力。15亿美元获得紫光集团20%股份,就是说,后者估值仅75亿美元,约合465亿元。截至今年7月,紫光集团总资产约400亿元人民币。意味着,如按传闻中振振有词的数字,英特尔不过给了它16%的溢价。
这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还是回到我前不久那篇文章的观点,我认为,如果是英特尔注资紫光旗下展讯,倒是合乎情理。只是,传闻中15亿美元拿下20%股份,放在展讯身上,似乎有点高估。因为,紫光当初拿下展讯,花了不到18亿美元。等于说,如果英特尔投资展讯,给出上述数据,那倒是展讯的福气。虽然我一直认为展讯不止紫光当初给的价格。
只是,我不太理解,如果是展讯,英特尔的视野又显得太狭隘了。因为,业界能够看到,当紫光拿下展讯、瑞迪科后,后两者之间已经有相当互补的整合机会。
当初,紫光收购瑞迪科时,一位德高望重的半导体专家对我说,展讯在背后使了不少劲,想借机整合瑞迪科。这也是瑞迪科一度情绪反弹的原因。
绕远了,再回来。我的意思是说,英特尔的动机虽然合乎商业逻辑,但是放在展讯身上,价格有些功利目的,好像隐藏了什么。
当然,在没有成为事实前,这都不过是猜测。至于英特尔是否是合适的伙伴,往下看。我的态度是不乐观。
二、合作的价值判断
接着听我说一下我对这一传闻的价值判断。与之前看好不同,我现在认为,紫光或者展讯与英特尔之间的战略合作,并不会太乐观。
英特尔的商业模式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这决定了它的x86路线与展讯走的ARM路线之间,有一种矛盾在。让展讯放弃ARM路线,接受英特尔授权,几乎不太可能。
英特尔固然有LTE领域的技术储备,在ICT领域的网络接入市场,也有相当的话语权,能给当年抱TD大腿的展讯一种支持,但这种授权,不会改变英特尔 闭的技术路线图。
我不是否认英特尔授权的价值,这也是开放的信号。只是,在单纯的基于x86架构的处理器方案授权合作上,路子不会太宽,想象空间不大。
这个看上去英特尔扮演“钱多多”的案子,可能有其他用意。比如,英特尔可能会做出巨大的牺牲,以便借助中国市场尽快颠覆高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虽然我觉得有点不太可能。传闻中,英特尔授权的方案,主要侧重移动互联网领域,尤其是平板。而这个细分方案,放在整个ICT领域,基本算不上什么,虽然展讯2014年确实也强调自己会走平板路线。
在我看来,如果继续思考这一问题,它很可能是英特尔公关中国市场的一大手段。公众知道,中国“去IOE”运动仍在持续,虽然它不是赶走美国垄断巨头,但是在姿态上迫使它们开放合作,倒是有类似的效应。谁让老美多年来一直坚持冷战思维,不断强化科技管控,强化贸易保护主义呢。
而且,美国跨国巨头确实也借助自身技术与市场优势常年保持商业运营的高压。技术创新、知识产权问题是它们面对中国产业界的一种言论制高点。
前不久,当高通遭遇中国相关部门调查步入深入时,它忽然及时地宣布,将与中国第一大半导体代工企业中芯国际建立合作。而IBM在被浪潮挖角之后,更是及时地宣布与浪潮建立合作。
英特尔不排除与紫光建立战略合作,这一举两得:既落实一项战略合作,又化解了一种潜在的去IOE浪潮的压力,虽然针对它的反垄断言论不多。
从商业角度看这种动向,我觉得其实都合乎情理。如果放在全球市场,在科技业面临持续的转型压力面前,选择有利的区域,做有侧重的投入,合乎巨头们的布局利益。毕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正迎来一波新的热潮期,国家对这一产业的政策支持越来越明确,只要创新、运营得力,获取一个荣耀周期的利益应该是预期中的事。
呵呵,何况紫光整合展讯与瑞迪科,本就有某种意志在,英特尔若能跟随、顺应这种意志,当然也是一张战略眼光。只是,它未必是紫光最好的伙伴。
我认为,紫光整合展讯、瑞迪科后,它最理想的合作伙伴是系统整机厂家,半导体代工企业,它们是直接的生态体系,英特尔的力量只是间接的帮助。
有人说,英特尔除了授权处理器方案给它,还会让大连12英寸厂为它提供服务。我觉得这完全已经是修辞术了,有点扯。英特尔大连厂服务的是自己的处理器,所谓授权的方案,还是英特尔,不会是紫光的或展讯的。这个不是扯,这个是老美的底线,英特尔不敢明目张胆地给别人技术,它也绝不肯。不信走着瞧。
尽管我不很看好这一合作,但若将它放在一个较长周期内,合作若真能达成,它产生的象征意义,远大于一个孤立的合作案。可能会比当初英特尔大连厂落地更具有标志性。至少它让人感受到,过去多年,一度神秘的半导体业,一度被美国控制的领域,如今开始向掌握市场要素的中国开始低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