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戏称“程序猿”,这个“族群”几乎清一色是雄性,可谓“雄霸程序猿天下”。
网游程序猿是该“物种”的一个分支,他们年轻,通常毕业于通讯或计算机专业,标配是格子衬衫、POLP衫或宽松T恤,下搭大裤衩或牛仔裤,脚踩拖鞋、运动鞋。必不可少的是鼻子上架着的细框眼镜,眼镜后是一双常年看屏幕导致疲惫、略凸的眼睛。
你一定见过这般形象,但你未必了解他们的故事。
10月5日,广州一家游戏公司在官方网站上挂出讣告,称公司总裁张旭在9月26日凌晨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33岁。这家名叫广州仙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主要经营网络游戏,今年5月刚被光线传媒以2 .3亿元的价格收购部分股权。年轻有为的总裁因过度劳累而离世,消息在网游圈内引起不少感慨,尤其是向来因工作时间长而自嘲为“IT狗”的程序员们。
“工作劳累”、“技术民工”、“单身狗”、“屌丝男”似乎是程序员身上撕不掉的标签,他们究竟是拯救世界的技术宅,还是枯燥无趣的“IT狗”?
钱多,话少,睡得晚
你以为他们是“屌丝”么?错了!他们只是钱多,话少,不谙世事。
据南都调查,广州近八成的网游程序员月薪过万,其中两万元以上的占将近40%,你还敢叫他们“屌丝”吗?
阿南(化名)曾在广州一家大型网游公司待过四年,当时的收入非常可观,每月接近2万元。如今他正在进行网游创业,靠的全是那桶金。一名在游戏公司担任管理层的人士称,网游一直都是资金密集的领域,加上程序员的缺口比较大,待遇自然就高。
程序员拿高薪可不轻松,相对其他行业,程序员起得可能不算太早,但睡得很晚,程序员的休息时间少之又少。调查显示,有近四成网游程序员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另外近一半网游程序员每天睡不到七个小时。
广州指尖跃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泽涛每天对着电脑的时间超过八小时,中午吃饭休息不到一小时。记者采访时是下午1点40分,偌大的办公室几乎没有人午睡。
广州百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程序员邓凌华目前跟进的游戏,已经熬过了艰苦的开发期,即便这样,他仍不能在晚上准点回家。他能够保证的,是每天早上将女儿送到幼儿园,因为他一般在早上7点起床。
工作时间长、整天对着电脑,“缺乏交际”,杨泽涛说“我们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肯定是说不上话的”。
部分游戏公司内部人员也如此认为,游戏策划阿轰(化名)与程序员接触较多,在他眼里,大部分程序员“给人一种木讷、埋头苦干、不谙世事的印象”,这是他们的职业决定的,写代码时需要全神贯注。
“钱多话少起得早”,一名程序员这样概括自己和小伙伴们。
突击熬夜
如果不熬夜工作,那就熬夜玩游戏。太久没通宵了,今天熬一个吧。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网游圈,“快”可能意味着利润,所以加班加点的熬夜几乎是每个程序员的必杀技。
邓凌华对2009年的除夕夜记忆很深,当晚7点,吃完年夜饭的他接到公司的电话,不少用户反映游戏“很卡”。这款叫《奥比岛》的儿童游戏当时刚刚上线不久,邓凌华不敢有丝毫怠慢。他和一名留守广州值班的同事立马返回办公室,由于只有两个人,问题一直到次日早上7点才一一解决。
广州那年的冬天,后半夜很冷,邓凌华的手都冻得有点木。回到家洗漱一番,他就和太太赶往惠州给岳母拜年。耐不住疲惫,邓凌华倒头就睡,岳母直嘀咕,“这是怎么了?”太太没敢说实话,只说昨夜没休息好。大年初一,他一觉睡到晚上11点,那是邓凌华第三次见岳母。
邓凌华的加班经历几乎每个程序员都遭遇过。并不是如圈外人想象的那样,程序员天天都在没日没夜地工作,但遇到如游戏更新等节点性阶段,或者有突发事件,无论你喜不喜欢,熬通宵是很常见的事。
对有些程序员来说,熬夜可能是件快乐的事情。波人游戏公司程序员阿涛(化名)如果不是在熬夜工作,就是在熬夜玩游戏。阿涛做程序员,完全是因为本身就很爱电脑游戏。正在进行网游创业的阿南很怀念大学时的熬通宵经历,“我们这些专业的学生,整宿舍整宿舍地通宵玩游戏。”工作后的阿南,若隔三差五不熬通宵,反倒觉得不舒服,“好久没通宵了,今天熬一个吧。”
当然,也有对熬夜工作“深恶痛绝”的,波人游戏公司创立人范小虎曾经“有单就接”,经常连着几个通宵赶项目。后来发现,熬夜后不但身体状况变差,精神也难以集中。如今,他的公司每日朝九晚六,无特殊原因,员工需准时到办公室开工。
“哲学家”的世界
哲学家必须是孤独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世界。
阿南说,他不记得从哪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哲学家必须是孤独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这句话,套用在程序员身上也很贴切。阿南所指的是技术与代码的世界。遇到技术问题,就挖空心思去解决,走路在想,吃饭在想,睡觉都在想,问题解决了就能带来兴奋感和成就感。
阿南说,程序员容易陷入自己给自己搭建的体系和空间中,痴迷时,觉得周遭一切都无关紧要。所以有些程序员不太讲究个人形象,有些则不善也不愿与人交流。
程序员邓凌华认为自己在生活中的思维模式“有些怪异”,“比如家里电器的说明书,我每一条都要看,然后严格执行,睡觉的时候肯定要把插座关掉或者拔掉。”这些习惯他不仅自己遵守,也曾经尝试让身边的人遵守,却发现很多人并不是这么“严谨”、“守规矩”的。
哪怕同一个公司里,程序员与美术人员都因处事方式不同而时常碰撞,“美术人员都是搞艺术的,很随性,但是我们就很严谨。”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有了多年工作经验的邓凌华常常不放心新人与其他部门的人沟通,时常提醒新人注意沟通方式。
除了有“哲学家的世界”,波人公司有更大的“野心”,创立人范小虎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波人”就是这个新世界里的不可思议的生物,象征着快乐和自由。当然,范小虎和团队不是想颠覆什么,他们想创造的是一款名为《不可思议新世界》的客户端网游,团队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想象融进游戏里,比如广州的各种建筑就用市花木棉花做雏形。
宅?我们只是爱学习
回家安安静静地当个美男子,让自己越来越牛×。
多数程序员一周能休息一天半,根据“夜间动物”的属性,他们在休息日的起床时间至少已经是上午10点了。看书、看帖子、看动漫、看美剧,是年青一代的程序员干得最多的事。
23岁的小李(化名)是广州一家大型IT公司的程序员,刚毕业,在广州无亲无故。休息日就宅在家里苦练“内功”,看各种与工作相关的书籍和论坛,哪怕是工作日,晚上回去也一定学习半个小时,“让自己越来越牛×。”小李说,自己就是喜欢写代码,不觉得累。
同小李一样,波人游戏公司程序员阿涛也觉得,总体而言,程序员已经是他目前最想从事的工作了。这份热爱,有时成了一种职业病,杨泽涛已经是公司的技术总监,但他对写代码仍有一种忍不住的爱,每次玩游戏都会本能地思考,这个游戏的后台代码是怎么写的。
也有“被迫”的,邓凌华初做网游程序员时,虽已有7年工作经验,但没有接触过游戏代码。当初来到这个新领域时,作为一名从不玩游戏的人,他开始尝试同行的游戏,玩了五六款以后,心里有了点谱。“从技术角度来说,他们做的,我们也能做。”他买了不少书,一边看,一边写程序进行调试。“那个时候,每天早上6点钟就自然醒了,就想去干活,忙得连喝水都会忘记。”想起那段时光,他眼里闪着挑战者的光芒。
与邓凌华的自愿相比,也有许多程序员稍显无奈,“公司会有淘汰,没效率、做得差你就完蛋了。”他们不得不紧跟最新的技术。
除了学习技术,宅在家里的程序员都比较喜欢看动漫和美剧,放松之余,也为设计游戏找灵感。
“说实话,除了要学新东西避免被淘汰外,认识人太少也是一方面。”阿南认为,工作性质使程序员空闲时间少、人际圈子小,加上性格一般比较内向,休息时不得不回家安安静静地当个美男子。
我们不是“单身狗”,谢谢
自己的孩子玩自己的游戏,就像自己的“两个孩子”相认了一样。
阿南也觉得很奇怪,刚入行的程序员每天都是家和办公室两点一线,工作几乎就是生活的全部,可是到了二十六七岁,他们却基本都能摆脱单身状态。比如29岁的阿南已经成婚,杨泽涛的团队没有一个是单身。
阿涛很讨厌将程序员描述成“IT宅男”或者“单身狗”,他有一个在外地的女朋友,每个月都会去外地看她,平时就靠电话联系,“工作实在太忙时,就少打两分钟电话”,阿涛从来不担心因为忙碌而忽略感情。老板范小虎也有女朋友,甜蜜得连微信头像也是女朋友的照片。
许多年龄略大的程序员,也同其他职业的人一样,有个幸福的家庭。如今38岁的邓凌华,在6年前参与研发了儿童网游《奥比岛》,3年前他的女儿小鱼来到这个世界。邓凌华家里摆满了奥比岛的人物公仔,有一次他打开电脑准备对即将更新上线的奥比岛进行调试,小鱼在一旁喊“奥比,奥比。”
“那种感觉特别不一样,以前知道有很多小孩子在玩,但是都是别人的孩子,现在我自己的孩子也可以玩了。”就像是自己的两个孩子相认了一样,邓凌华心中百感交集。
如果说邓凌华算是结婚较晚,杨泽涛则“不太像程序员”,一个26岁就结婚,现在29岁已经有一个两岁女儿的年轻爸爸,在我们认知范围里真的不太像是程序员的生活节奏。杨泽涛的老婆和女儿平时住在东莞,偶而来广州陪他。
“比起玩两个小时的电脑,我不如开着车,音乐放大声,跑跑高速路,两个小时就到家啦”,他说,“一回去看到女儿的笑脸就是最好的休息方式”。平时他在家只要打开电脑,女儿就兴冲冲地过来了。小的时候女儿学他敲电脑键盘,现在大一点了,就趴在他肩膀上。搂着他的脖子看他用电脑。
网游现状
手游的草莽时代
中国十多年的网游发展,目前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这在网游圈内基本是共识。微游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梦纾介绍,2000年至2008年是端游(电脑客户端游戏)的天下,那时各种端游一款接一款地冒出,满大街都能看见网吧,网吧里满是等待电脑玩游戏的年轻人,网吧大门贴着一层又一层的游戏海报。
2008年至2013年,页游(页面游戏)开始冒尖,像偷菜之类的游戏非常风靡,适合白领在办公室休闲。
2012年至今,是手游(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上的游戏)的世界,人员、热钱都涌进手游领域。去年是手游的爆发期,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手游用户规模,从2012年的约8900万,一下子增长到2013年的3.1亿。不少行业内人士分析,明年将面临着一轮洗牌。
如今,端游是发展模式最稳定的网游类型。一方面所需资金成本较高,动辄几千万,也不乏上亿的作品;另一方面,端游玩家的“黏性”最高,对游戏的精细程度、画面精美等方面都要求最高,所以游戏开发的周期最长,但竞争相对小。参与端游项目的程序员,通常工作时间稍稳定,慢工出细活。
页游则技术门槛略低,所以“快”是第一要诀,同一类型的产品,哪家产出得快就归哪家赚钱。创业者阿南说,大陆的页游基本都是互相抄袭,导致对程序员的要求不高,所以做页游的程序员工作节奏快,但收入却在圈内不算高。
手游是“热钱”集中的领域,竞争也可谓惨烈,截至今年6月30日,手游的发行量已超过5000款,而端游鼎盛时期整体数量才1000款左右,页游到2012年时整体数量也才1000余款。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公司也有财力花高价聘请程序员,但由于各方面都在初创期,程序员的工作强度是比较大的。
实际上,无论哪种类型的网游程序员,虽然在工作模式、收入等方面有所不同,但这种区别不算大,即便在圈子内部,他们也没有这种区分认知。
未来
似乎没有程序员跳槽到圈子外
“一个程序员更倾向技术还是产品,入行一年就能看出来。”在程序员圈子混了7年的金山公司程序员谭仲北这样解释,技术型程序员执着于在开发游戏时用什么样特别高端的技术,产品型程序员更看重生产出来的游戏是否具有可玩性。他打了比方,技术型更像纯理科生,痴迷原理;产品型则像工科生,注重应用。
自认是产品型程序员的阿南也赞同这种划分,在他眼里,两者无高下之分,只是风格不同。吴梦纾分析,两者发展道路不一样,技术型是厚积薄发,做得好的会成为行业大牛;产品型在初期冒尖的机会更大,如果恰好跟对了项目,发展的前景会不错,但如果一直跟不到好项目,后期发展可能会遇到瓶颈。
尽管超过八成的调查对象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是“一般”,他们对工作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工作时间长”和“精神压力大”。但仍有近六成的人认为将来会继续留在这个行当,无论是做资深程序员、走上管理岗还是创业。
几名受访对象都仔细想了想身边的同行,似乎没有程序员跳槽到圈子外,毕竟这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在中国只有十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