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周期,是对大型公司战略能力的考验
第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并没有走出一条令人安心的曲线,GDP同比增速仅为7.3%。2010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尚有10.4%,自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就褪去光环,进入持续下滑状态。
实体经济处于一个更萧瑟的秋天。百货零售关门潮正从南向北蔓延,这不仅是因为电子商务的冲击;作为共和国钢铁业长子的鞍钢,三年来合计亏损已超过172.35亿,繁荣期,钢铁行业曾投资于海内外多个项目,现在多数成为锈迹斑斑的负担;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今年第三季度负债率已高达93%;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指标,中国10月份的该数据显示,新订单指数与生产指数,这两个与工业增加值和发电量等实体经济硬数据相关度最高的分项指数,双双走低。
还有另外一组温度完全不同的数据。前三个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219.4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3.6%,而这尚未进入第四个季度的贺岁档大战;从去年开始,票房似乎与质量就已没有直接关联。例如《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它的神片指数至少达到了0.8个《富春山居图》,首映三天半票房居然也轻轻松松破了两亿;10月初,和几个投资手游的朋友聊天,他们口中的数字都以千万计,注意,这可是在讨论每月的销售额。今年前三个季度,游戏行业仅并购金额就达323.9亿,从2012年到2014年,手游市场规模则实现了300%增长。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能令人轻松的玩意儿永远在风口上。不过,从社会学意义上,“硬”行业的低迷,更容易催生“软”行业的泡沫。真正的有声电影《纽约之光》就诞生于1929年,这一年好莱坞举行了第一届奥斯卡颁奖礼。美国电影业最繁荣的1929年、1957年、1973年、1979年、2000年,都是经济不景气时期,连华纳兄弟、环球、哥伦比亚影业也都是在萧条期建立的。日本的动画与游戏,韩国的电影等创意产业,同样是在经济废墟上积累了席卷全球的势能。
越是简单的娱乐,在经济低谷期就越受欢迎。1930-1934年间,美国高尔夫俱乐部损失了大约100万成员,各种高端社交俱乐部等组织也同样衰落。可同一时期,集邮者数量从200万增加到了900万,全国在桥牌培训上(包括购买扑克牌)花了将近1亿美元。
如何应对周期,是对大型公司战略能力的考验。腾讯与阿里,中国市值最高的两家互联网公司,都在用投资的方式,撬动并改变文化娱乐产业。而早在商业地产尚未见顶时,王健林就嗅到了不安,对文化投入重注。今天万达文化帝国已初现雏形,而且当前各地方政府对于开发商虽然从趋之若鹜变成敬而远之,可对以文化地产为卖点的万达,依然敞开大门。
这世上没有包赚不赔的生意,跟风而上也可能铩羽而归——事实上,美国娱乐和运动商品的销售净额在1929年为5亿美元,到了1933年下降为略高于2.5亿美元。不过选对了方向,总是多一件棉袄,反之则会提高风险系数。例如在食品饮料行业,娃哈哈是一家非常值得尊重的公司,但其踏出熟悉战场的投资,却往往摸不到脉门。它大举进军零售业,娃欧商城虽然于杭州本地遇挫,却依然在其他二、三线城市大举推进商业地产项目。这样的布局,难免让旁观者手中会捏着一把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