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出了朋友圈广告。发布前,市场上众说纷纭,赞声呛声此起彼伏,大部分圈内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朋友圈地广告只能依赖用户人数这一项来撑起场面。
1月25日晚,微信朋友圈如约而至,令大多数唱衰的专业人士大跌眼镜,朋友圈广告火热程度已经不能以“好”来形容。据传,当天很多人半夜抓着手机,点点点,只为寻找那一条传说中的朋友圈广告。没错,那些以往在PC和手机上安装一堆广告屏蔽插件的人们,那一晚,在找广告看,同一时间,无数广告主们看着这样疯狂的世界,一边幻想着他们才是这次campaign的主角,一边醉了。
当我们回过神,再来细细的回看这一切如何发生时,会发现微信团队的这个数位广告案例堪称经典。从最初的消息放出,到一夜爆红的微信广告体,到寻找广告证明自己,执行团队在每一个用户接触的节点,精准射击,环环相扣,逐步打开用户们本已关闭的信息窗口。这个貌似电通“cross switch”理论,虽然没有形成跨平台的传播,但依然靠着节点的设计,达到了出色的效果。宝马、VIVO、可口可乐有理由为选中这么一个出色的campaign,而好好得意一回。
但是,每一次出色的数位广告投放,绝不会依靠简单的设计。三个环节成为这次campaign的关键。
第一步,朋友圈将出现广告的消息提前放出,针对广告主和广告圈,引发了第一次关注热度。虽然大部分圈内人并不看好,但面对一个拥有数亿用户的平台的出现这样的动作,必须关注。与之同步放出的合作说明也很震撼,一千万以上的合作、40元每次的CPM、140元每次的精准投放CPM,惊人价格立刻成了市场人员、媒体人员的热议话题。
第二步,朋友圈出现了一则官方广告——“广告,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独特意外的方式,加上对朋友圈广告价格之高的惊诧,一夜之间,朋友圈内就出现了大量调侃式的“微信广告体”,进一步引爆了微信用户的娱乐精神,事件的关注度也大幅上升。
第三步,确实是最精彩的一步,一次平常的精准数位投放被娱乐精神无限放大。宝马、VIVO、可口可乐三条广告同时亮相,大数据应用让不同的用户看到了不同的广告,这些广告在一夜之间成为微信用户们身份认定方式,收到宝马广告的用户一定是“高富帅”“白富美”,收到VIVO的用户认定为买不起iphone6但还买得起小米的家伙,收到可口可乐的就是“屌丝”一枚,而更有趣的那些被微信广告抛弃的用户,被定义为“被抛弃的、应该好好上班的家伙们”。为了宣告自己的身份,微信用户纷纷截图上传朋友圈,无数讨论交织起来,最终形成了良好的二次传播效果。
首次朋友圈广告的campaign,用出色表现回击了那些不看好自己的人们,如此精准的设计确实令人惊叹,整个执行团队有理由受到大家在致敬,他们成就了一个令千万广告主做梦都想得到的campaign。但成功过后的路还很长,第二批朋友圈的广告又将以怎样的姿态现身呢?笔者拭目以待。
订阅我的RSS:http://column.iresearch.cn/rss/michaelgao/index.xml
专栏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艾瑞网对此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异议请直接联系作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