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监管层也表示,第二批试点没有时间表,一切要依试点情况和经济金融发展变化的情况而定。此前市场普遍猜测两三年内不会再次开闸,但是据《财经》记者了解,试点很可能会以“较快节奏”推进。
目前,银监会牵头的多个部委正在加班加点制定会审方案。高层对试点工作甚为重视,具体工作的进度两条线同时汇报国务院和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挑战者来了
此番互联网企业拿到银行“门票”或将引发行业变局。
“银行在客户资源、跨行合作等方面对同业严防死守,但是却在不计成本地倒贴给互联网企业,养大了一批互联网金融公司。”一位国有大行人士观察网络银行十几年,“此番互联网企业拿到了门票,这个影响不是单个企业或局部区域,而是全行业的。”他认为互联网企业“光膀子”打法有别于银行业多年来“西装革履”做业务的模式,将在风险控制、客户体验、网点建设等方方面面带来冲击。
据权威人士透露,此次试点的网络银行将不允许设立物理网点开办业务。而不论对于阿里推崇的“小存小贷”业务,还是腾讯此次上报的“大存小贷”业务模式,要想开门营业,都急需对传统银行开展贷款业务的诸多做法进行颠覆和改造。
按照监管层此前颁布的各类业务的诸多规章制度,包括信贷合同签订、银行卡开户、人民币理财等诸多业务都需要客户到银行网点“面签”相关资料。而对于网络银行这类没有实体网点的银行来说,按照现行规定上述诸多业务将无法开展。监管层的意向则是,两家网络银行开业后,将允许部分业务的创新,且视情况突破现有规章和做法。
“这会产生另一个问题,”一位长期观察银行业的资深人士说,“网络银行所享受到的竞争优势,实质上有不平等竞争嫌疑,其他银行会不会向新规则看齐,要求平等待遇?”这些连锁反应有待监管层审时度势作出裁决,但第一枚多米诺骨牌已经推倒。
此前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筹建社区金融便利店,其中仅民生一家即提出“万家”的三年目标,其他银行迅速跟进,试图在成本和渠道优势上寻找平衡。但此番网络银行推出,则意味着银行经营者们需要重新评估物理网点的价值并对相关的规划重新定夺。
“这不仅影响到银行新增物理网点的热情,”一位国有大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分析,“而且还会进一步推动经营者对存量网点的撤并和优化。”他认为,如果网络银行试水顺利,随着连锁效应的释放,银行业可能迎来物理网点增长的拐点。
在网点布局的背后,是银行对于风险控制思路的转变。此前需要面签的业务能否转移到互联网上处理需要慎重考虑。以银行卡开户为例,金融市场条件较为完善的美国并没有“面签”的相关规定,而香港市场则要求第一次开户需要面签,此后则免除。目前国内的相关规定要求只要开户都需要到银行物理网点面签。
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表示,不同的风控方式是依据不同的国情和金融市场发育状况而定,但是完善金融市场的做法是发展方向。目前国内的信用环境和法治环境尚不足以支持部分业务脱离物理网点,所以此次国内两家网络银行试点仍存在很大变数和风险。而此次以民营资本来试验新的金融模式,也是责权的对等分配,在享受制度红利的同时,也要为创新可能产生的损失买单。
据公司定期报告的数据,2013年中阿里旗下的淘宝注册用户数突破4亿,而腾讯旗下QQ已有8亿注册用户,仅微信就有2亿用户。
基于庞大的客户基础,阿里集团旗下的小贷公司业务发展迅速。2014年2月中旬,阿里小贷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700亿元,小微企业客户数70余万家。规模扩张迅速,而且资产质量数据稳健,其公布的小贷不良率小于1%。阿里小贷在目前业务规模下保持的不良率成绩,在未来规模倍数增长之后是否能有效控制不良率仍有待观察。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阿里和腾讯基于互联网信息提高金融业务风控,其交易信息数量以及相关信息的完整性都尚难称之为“大数据”。而全国范围内的征信体系建设是复杂庞大的工程,难以一家公司独立承担,有待相关政府部门统筹推动。这一金融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在降低资金成本、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方面意义深远。而相关体系完善并开放入口后,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竞争格局又将发生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