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江
近期信托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中信信托发行了一款信托计划,募资7亿元。其投向竟然是天弘基金子公司发行的一款资产管理计划。信托公司在国内投融资市场苦心经营多年,鲜有为基金子公司项目专门募资的案例。尤其是中信信托为国内最大的信托公司,竟然将客户资金“委身下嫁”名不见经传的天弘子公司。
“如果仅仅是看好天弘子公司的项目,中信信托肯定不会这样操作。再者中信信托自身也不可能缺乏优质项目,更不会去充当基金子公司的资金池。”4月23日,北京某基金子公司高管接受采访时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了解,这一看似奇特的“信基合作”背后,或许暗藏一个规模庞大的非标投资资金流转链条。而在这一链条逻辑背后,来自公募基金、保险、信托和基金子公司的金融牌照联动,呈现出一副繁冗复杂的金融构建。而这背后,隐约看到阿里的影子。
中信下嫁背后神秘金主浮水
中信信托发行的这款产品叫“鼎誉一号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鼎誉一号)按照鼎誉一号的推介材料简介,从设计结构来看,该产品不分层、不分级,分期募集,总金额不超过70,000万元。四月下半个月,推介发行A1期信托受益权,拟募集资金不低于10,000万元。A2、A3期信托受益权将在A1期募集成功后6个月内募集,且与A1期募集资金之和不超过70,000万元。
在投向天弘子公司发起设立的“天弘天方鼎誉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资管份额之后,天弘子公司其项目储备库中挑选优质种子项目进行投资,交易对手拟选取具有良好企业信誉、经营管理状况良好的公司,首选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商企业融资、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等。
由于具体的投资项目,这是一款典型的通道业务产品,同时也是一款资金池产品。由中信信托出面,最终的项目投资由天弘子公司操刀。
“两者的角色明显的出现了‘倒挂’,按照行业的惯例,信托在项目上有优势,出于各种需求,往往由基金子公司出面成立资金池产品,在最终对接信托的集合资金计划或单一资金计划。”4月24日,北京某信托公司研究人士受访时指出。
根据本报记者掌握的资料,相比而言,中信信托为国内最大的信托公司,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在投融资市场拥有完善的项目遴选和投资机制;天弘基金子公司成立仅1年时间,尽管管理规模已经爆发式增长至800亿元,但无论是规模和项目管理能力及经验,都与中信信托尚难站上同一梯队,更遑论由中信信托募集,为天弘基金子公司充当资金通道。
同一天,21世纪经济报道联系中信信托官方人士,该公司婉拒了透露这款产品的相关投资细节。
“这样操作并不违规,基金子公司产品和信托产品互投均没有问题。”北京某银行系基金子公司总经理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这款产品这样设置的目的,由于未曾从事同类型的业务,该人士表示并不了解这一模式。
另外,从约定收益来看,这款为期24个月的产品,为100万-200万元的投资人提供的收益为9.0%,相比其他资金池产品,投资期限较长,约定收益也处于较高水平。这也意味着,天弘子公司可能此前已经完成项目遴选工作,投资期限和投资收益已经明晰。
“肯定是出于投资人资质的考虑,天弘子公司不得不选择一家信托公司作为业务通道,要不这样设置根本没有必要。”北京一位信托行业投资经理受访时指出。
这位投资经理说的投资人指的是保险资金,在投向非标资产的过程中,保监会明确制定了所投资产管理类公司的资质,基金子公司并不在此列。
“可能是这样,我没有具体参与这款产品,太具体的情况并不知情。”4月24日,或许因为事情比较敏感,中信信托内部一位信托经理对此的表态,显得颇为含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