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项目是完全公益性的,”网易副总编辑张锐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网易此举是希望加速信息流动,惠及中国网民。虽然目前视频广告的投放很火,但我们不会在公开课频道上进行任何的广告营销,保持频道的公益性和纯粹性。”
怀着对各学科知识的浓厚兴趣,小余开始了自己的线上学习之旅。“我的学习兴趣比较广泛,刚开始的一年,只要是感兴趣的课程就会看,比如康奈尔大学的法国文化史、斯坦福大学的科技前沿、耶鲁大学的死亡课程等都会看。”小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大二第二学期的时候,感觉时间不宽裕,就选定了历史方向的课程进行学习,很喜欢耶鲁大学乔安娜教授的《美国独立战争》、凯丝教授的《英国近代史》。哈佛大学的幸福公开课和公平与正义公开课很有名,也曾关注过。”
上述顶级名校的课程给小余打开了一扇完全不同于传统大学教育的大门,也伴随他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涯。小余认为,作为一个没有太多专业学术背景的学生,这些课程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普及了不少跨学科的背景知识,而这些都没有办法通过国内传统大学来学习。
“这些课程大多是某一个特定细分领域的入门知识,老师们的授课方式各有千秋,适合于我这种仅仅通过课余时间了解其他学科领域背景知识的人。”小余说道。当然,他并不认同国外的老师在授课方式及知识内容上远胜国内老师的论调。
比小易高几届的学生冯媚,则是在毕业不久后才开始接触到前述公开课。第一次让她感兴趣的,是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那堂著名的《正义》课。
“当时我也是看到不少朋友和师弟师妹们在网上风传这个视频,就怀着好奇心去看了。看完以后,我的第一感觉是,人家的哲学课怎么可以这么有趣。”冯媚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忆道,当时她不仅耐着性子看完了桑德尔的在线课程,还特地买了他出的中文简体版书。她觉得整个课程彻底提升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余也看了《正义》课,不过他有着自己的看法:“可能我没有哲学思辨能力吧,我觉得桑德尔教授虽然提到了汉密尔顿、边沁等多位学者对公平和正义的理解与阐释,但并没有刻意引导学生向哲学高度去思辨。这样的课程非常适合我这种希望通过浅阅读、轻思考达到了解不同学科体系知识的学生。”
小余和冯媚认为,较之传统大学课程,在线教育课程的最大不同,在于时空的可支配性极强。传统课程是有一个固定场所、固定时间的,但网络公开课打破了这个局限,学生可以比以往更为自由地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
从视频授课到师生互动
而比小余们更年轻的学弟学妹则走在了时代的最前沿,他们利用MOCC,通过edx、 Udacity和Coursera等国外在线教育平台来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
尽管这些课程都是由外语教授,不少学生必须“翻墙”才能学习,但MOOC依旧有不少忠实拥趸。新浪微博、豆瓣等都有学习者自发创建的群或小组,互相分享资源、交流学习心得。学习者中,既有在校大学生,也有不少毕业后奋斗在各领域的年轻人。不仅如此,据果壳网近期对线上用户的一则小调查显示,利用MOOC学习甚至还有20%是中学生。
这些学生发现,与以往的网络公开课不同,Coursera、Udacity、edx等提供的MOOC,不再仅仅只是视频授课。
“注册ID后,每周公开课要按时上课,并要在截止日期内完成家庭作业和考试并取得成绩;学习同一门课程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批改作业。”一名中国学生表示。与此同时,学生注册、课表安排、随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以及结课后相应的某种证书等环节设计,让新型的公开课模式变得更像一所虚拟大学。
MOCC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甚至有些网络课程的学分已经可以替代某些大学的学分。中国大学也开始主动加入到这样的学习平台当中。就在2013年,清华大学宣布加盟国外著名的在线教育平台edx,前期上线4门课程,面向全球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