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三角州一直成为我国家电制造业最大的产业集群,每年拥有一半以上的家电产品都在此地生产、出口,从而走向世界各地。但本应获得中国最大家电制造规模殊荣的繁盛之地,自春节以来,广东多地因企业转型而发生劳方求利型罢工事件:
4月15日,广东中山格兰仕工厂被员工打砸,参与者上百人;
4月17日,格力电器被曝克扣员工数千万奖金,涉嫌违规压榨员工,并被扣上“血汗工厂”的帽子。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2个月前,珠三角则出现了用工荒而引来企业加薪却招工难求的现象。在一位行业人士看来,格兰仕工厂员工打砸的根本原因是其一直坚守的低价策略,当人口红利消失后,低价带来的低利润将无法满足劳动力成本上涨而最终爆发。
近几年,珠三角在改革开放之后最先获得人口红利的优势正在消失,一大批工人正流向全国各地。
一位刚从珠三角某空调工厂辞职的90后小张(化名)正准备回老家重庆,小张的家人已为他联系到当地一家电子企业上班。“如果工资没有太大的涨幅,回老家上班的生活成本低,还能有归属感。”小张告诉腾讯科技,像他一样回家乡就业的工人很多。
“用工成本最近几年已经占据企业销售成本的30%-40%,企业只有不断增加利润,才能顺应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需求,否则将会形成恶性循环,甚至死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的事业部负责人向腾讯科技表示,家电制造业正经历转型和结构升级期,这将是一场变革和被变革的大浪淘沙,跑步慢的一批家电制造业品牌将面临出局的危险。
家电政策及人口红利丧失下的制造包袱
盘踞在珠三角的民营企业格兰仕,靠微波炉起家。在业界有着“价格屠夫”之称的格兰仕,其微波炉曾连续12年在中国市场销量第一。1999年,格兰仕微波炉占据国内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格兰仕成为当之无愧的微波炉霸主。
此后,格兰仕发现这种小众类的产品满足不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在2000年开始从微波炉延伸至空调、冰箱和洗衣机,并一直复制微波炉的“高规模、低成本”的方式。
虽然空调、冰箱、洗衣机品牌格局已经被格力、美的、海尔形成三驾马车之势,但长达7年(2007年—2013年)之久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红利,让格兰仕空调、洗衣机、冰箱的低价产品仍然获得一定的市场空间。
7年时间,一些新的家电小品牌,甚至像格兰仕在某品类排名落后的品牌,都沐浴在政策红利之下。
相关数据显示,家电下乡政策带动了超过7400亿元、总销售量突破3亿台的农村家电产品消费。腾讯科技获悉,家电类品牌在2012年前曾达200多家,但政策红利消失滞后,一半家电企业已经消失。
国内家电需求在前几年政策红利刺激之后,2012年便呈现透支之兆,2012年,一批家电品牌九阳、小天鹅、海信科龙(微博)、合肥三洋、万家乐等业绩开始下滑。
相关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大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大家电产品2013年-2014年销售增长放缓并将呈现2%-3%的下降。
而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让家电制造处境更为尴尬。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在两年前就已经感到压力,他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表示,创维彩电的OEM工厂的毛利率不到5%,这部分拉低了整体企业的利润。而一般OEM厂家一般毛利率在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