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财报业绩靓丽/
尽管投资者对腾讯股价未来的走势持不同看法,但腾讯于昨日(5月14日)晚间公布的2014年一季度业绩,则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公告显示,2014年一季度公司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36%,环比增长8%;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人民币64.57亿元,同比增长60%,环比增长65%;每股盈利人民币3.5元,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65%。
而此前,摩根大通预计腾讯一季度业绩为每股收益2.48元(人民币),而彭博社调查的分析师平均预期为2.56元(人民币)。
不过,腾讯将处置被投资公司及业务收益/亏损部分计入了非通用会计准则调整中。计入这部分收益/亏损后,腾讯的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2.82元,仍高于大型投行的预期。
摩根大通认为,预计腾讯2014财年仅移动游戏营收就将达到人民币82亿元,这一预期仍有上升空间。此外,微信的推广,尤其是第一季度对嘀嘀打车的激进补贴对营业利润率构成压力,但这一压力将在第二季度缓解。而腾讯已经基本完成了用户活动从PC端向移动端的转移,预计移动商业化将逐步推进:从核心游戏到广告,之后则是O2O和商务活动。
股价表现方面,在触及了465港元的低点之后,腾讯的股价在本周开始温和反弹,截至昨日收盘,腾讯股价报514港元,涨1.28%。
《《《
历史经验
典型拆股案例:拆分后大幅上涨
每经记者 曾子建
腾讯拆股之后,股价究竟是受到投资者追捧而大幅上涨,还是继续维持调整态势?这个问题,只有等待最终的市场表现来解答。不过,港股市场以及与腾讯可比的科技类股票的拆股案例,或许能够提供参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多数实施拆股的公司,在拆股后确实能够引起投资者的踊跃追捧,并且出现一波可观的上涨行情。
样本1:股王宏利金融先抑后扬/
在腾讯控股之前,港股的第一高价股是一家来自加拿大的金融服务公司——宏利金融(00945,HK)。
早在1999年,宏利金融就已经是接近100港元的高价股了。在2002年出现过一波阶段性调整之后,宏利金融从147.5港元低位起步,开始了一轮长达4年的超级大牛市。到2006年5月12日,宏利金融创下了历史最高价580港元。随后,公司推出了拆股计划,以派发红股1送1方式拆细股份,其目的也类似于腾讯,即吸纳更多投资者以增加流动性。
拆股前一天的2006年5月23日,宏利金融报收于526港元。拆股当天,宏利金融股价降低至268港元,报收263.8港元。在随后的近1个月时间,宏利金融持续下跌,到6月26日最低跌至241.6港元。不过,随后宏利金融还是重新进入上升通道,到2007年11月7日最高涨到360.2港元,较前期低点累计上涨了近50%。不过,随着2008年金融风暴的来临,宏利金融首当其冲,跌幅巨大。
样本2:宝姿拆股后3年飙涨7倍/
宝姿(00589,HK)是家喻户晓的品牌服装企业,但2003年上市之初,其股价表现十分平淡,且成交十分稀少,每天的换手率多在0.1%以下。不过,2004年11月16日,宝姿实施1拆4的拆股方案之后,其股性被彻底激活,并且迎来了一轮超级大牛市。
拆股前一天,宝姿股价以15.95港元报收,拆股当天其收盘价为4港元左右。和宏利金融类似,随后的一个月,宝姿股价在维持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开始飙升。2005年到2008年初,尽管期间宝姿股价也有猛烈的阶段性调整,但总体趋势都是以上升为主。2008年1月10日,宝姿最高价达到31.5港元,在拆股后的3年时间,宝姿股价累计上涨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