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打车”软件苏州遭禁一事,引发了社会关注。今天上午,“嘀嘀打车”公司表示将与当地交管部门做进一步沟通。中国青年报记者再次联系苏州市交通运输局,但对方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此前,记者发过去的采访提纲,也没有得到回复。
据了解,隶属于苏州市交通运输局的苏州市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处(以下简称苏州市客管处)认为,打车软件存在加价议价、黑车混入等隐患,要求将打车软件纳入统一电召平台进行监管。但“嘀嘀打车”公司认为,这种做法不利于打车软件的发展,并且不愿意被“招安”。
有专家指出,打车软件有技术优势,在很多城市迅速推广,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政府对打车软件行使监管权无可厚非,但采取何种措施,如何把握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政府出规定 “嘀嘀打车”难接受
“嘀嘀打车”副总裁王欣是从苏州出租车司机的口中得知,“嘀嘀打车”软件在当地被禁用的。
有出租车司机告诉他,4月8日其车上安装的车载终端收到一则信息,内容大致为“因嘀嘀打车软件存在加价和黑车的隐患,行业部门发文明令禁止安装,必须予以卸载”。
同时,出租车公司也下发了苏州市客管处拟定的《关于禁止使用“嘀嘀打车”等手机召车软件司机端的告知书》,如司机继续安装使用,经查实将按不诚信经营处理。于是,许多司机都停止使用。
4月10日,苏州市有媒体报道了苏州出租车禁止使用“嘀嘀打车”的新闻,并指出苏州强生和交运等出租车公司均已按告知书要求对驾驶员进行了宣传教育,并签订了承诺书。
随后,“嘀嘀打车”被苏州市“封杀”的消息不胫而走。
苏州市客管处出租车管理科科长尤身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苏州市客管部门确实对出租车企业下发了通知,要求企业告知出租车驾驶员,禁止私自安装“嘀嘀打车”等未经客管部门允许接入的打车软件,并不存在“封杀”一说。
之所以下发通知,尤身渺表示,这是从维护整个出租车市场秩序来考虑的,并非针对哪家企业,只要愿意接入统一电召平台,对所有的召车软件都一视同仁。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2013年5月,苏州市客管处已把所有准入苏州市区出租车市场的打车软件纳入了出租车电召服务行业平台,禁止出租车司机私自安装打车软件。
到目前为止,除了苏州本地原有的“苏州行”、“无线苏州”、“叫车宝”和“139出行”手机软件外,外来客里仅有“快的打车”一家接入电召平台。
王欣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嘀嘀打车”开始布局苏州市场是2013年10月,并主动联系了苏州市客管处。当时得到的答复是,想要进入苏州市场,就要接入官方平台。
“嘀嘀打车”公司与负责电召平台的运营单位——苏州智能交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联系,被告知需要签署一份“苏州出租车电召业务接口使用合同”。
在“嘀嘀打车”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出示的这份合同中,记者看到了相关细则,其中规定:甲方(苏州智能交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向乙方(手机召车软件公司)提供相关数据的访问接口,接口接入费4.8万元/年。召车软件接入条件里规定,软件仅有乘客端,司机端需使用现有车载终端。
王欣表示,半年来,在苏州市场,一直是司机和乘客自发使用“嘀嘀打车”,之所以没签合同,是因为“嘀嘀打车”公司觉得合同中有些内容过于苛刻,不愿接受。
核心技术应不应该被“切割”
在王欣看来,虽然接入电召平台需要每年花上近5万元的门槛费,但企业并不是在跟钱较劲。他们认为把出租车调度权交给电召平台的这个规定,会“扼杀”打车软件的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