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小米模式比作一座完整的冰山,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疯狂的粉丝、爆款产品、口碑等等,只是浮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而小米核心的经营能力、整合能力则隐藏在冰面之下,不被一般用户所感知。
2014年,对于小米来说,是全面爆发的一年。雷军在年初的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披露到:“2014年销售手机6112万台,较2013年增长227%;含税销售额743亿元,较2013年增长135%。在智能手机行业里,我们已经成功登顶中国市场份额第一!”
毫无疑问,2014年的小米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从行业的追赶者,变成了被全行业追赶、学习、模仿的对象。传统企业学习小米为转型,初创团队也梦想成为下一个小米。一时间,各种研究小米的文章、说法,铺天盖地,让人应接不暇。我期望能抛开具体的业务视角,从企业管理角度剖析一下我眼中的小米模式。
在管理理论中,有一个冰山理论,大意是讲:一个现象的原因,呈现在人们视野中(冰面以上)的只是表因,而真正的根因则隐藏在冰面之下。
如果把小米模式比作一座完整的冰山,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疯狂的粉丝、爆款产品、口碑等等,只是浮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而小米核心的经营能力、整合能力则隐藏在冰面之下,不被一般用户所感知。让我试着打破这层冰,还原一个相对完整的小米模式。
冰面以上可感知部分:口碑爆品与粉丝参与感说起小米,一般人脑子中的印象常见的会有两个:款款火爆的手机以及疯狂的米粉。我们先看一组数字:
小米公司是2010年4月开始注册;
8月16日,MIUI首个内测版推出;
12月10日,米聊Android内测版正式发布;
2011年8月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
8月29日,小米手机1千台工程纪念版开始发售。
9月5日,小米式开放网络预订,半天内预订超30万台,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12月18日,小米手机1第一次正式网络售卖。5分钟内30万台售完。
… …
在小米手机1发布前,MIUI实际已经在线上运营一年了。在《参与感》这本书中,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花了很大篇幅介绍MIUI是如何建立口碑,为后续小米手机的推出预热、积累粉丝。归结起来就是,小米从最初筛选种子用户开始,通过用户参与需求、试用(玩)产品、反馈改进意见,层层迭代,扩大口碑影响力,最终等到小米手机1上线时,MIUI已经为小米手机培养了千万粉丝。这也就是黎万强所说的口碑营销的形成模式。
小米在2010年下半年除了MIUI,也做了米聊、小米电话、小米读书、小米司机等其他软件产品。初创阶段的小米希望通过手机软件、ROM来试水手机行业,打磨队伍,为后来的手机硬件研发积累经验。通过初期MIUI及应用(软件、ROM的成本、复杂度相对于硬件要小很多,相对适合用来试错)的“试错”,小米收获了大量粉丝和口碑,为后续小米手机的推出预热了市场,并且磨合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