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川式快餐”创始人 夏鑫
文| 铅笔道 记者 唐郡
导语
2014年6月,夏鑫的O2O企业订餐平台“吃饭儿”获得投资,开始扩张团队,平台上积累的企业用户越来越多。
同时,他不满团餐供应商的低效率,尝试自建厨房,发现“厨师做菜凭经验,口味不稳定,心情好坏的影响都很大”。由此,他决定参考麦当劳的标准化做菜流程,用定量方法做中餐。
研究过程中,一个新的餐饮品牌“焦耳川式快餐”逐渐成型。去年4月,“焦耳”在北大附近开了第一家门店,上线饿了么外卖平台售卖“地道川式快餐”。
店内菜品(原材料配比、配料、制作流程)由专业厨师研发,在无菌中央工厂中完成清洗、分切、加工、包装等步骤,最后由冷链运输车运抵门店。“炒菜员加工5分钟就能出锅。”
目前,“焦耳川式快餐”直营门店数量约100多家,已扩展到9个城市,累计销量已超500万份。
严控食材 将中餐标准化
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落在人行道旁,夏鑫踏着光点向五道口地铁站走去。他要坐2个小时地铁去顺义进一批热狗,下午还要坐2个小时,把热狗搬回出租屋。“一根热狗能挣个两三块钱,加上团餐收入,每月能挣一两万。”
2014年年初,夏鑫辞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工作,在清华大学旁租了个平房,全职经营他的O2O企业订餐平台——“吃饭儿”,顺便接了个热狗生意,“挣点外快”。
“吃饭儿”的主要业务是为企业提供团体订餐服务,餐点由平台上的供餐商户(中央厨房或单位食堂)提供,平台向中央厨房收取一定入驻费。
2014年6月,“吃饭儿”获300万元天使轮投资,投资方为源码资本和景林资本。
此前,平台主要通过电话向供应商订餐。“他们就用笔记一下,非常原始,有时候甚至忘记送餐。”融资后,夏鑫为供应商开发了接单系统,但“有些流程还是难以把控”。
他决定尝试自营,“自己做一个厨房”。
10月,他采购中粮集团等知名企业生产的食材(食用油、蔬菜、大米等)、调料,请来有十几年做菜经验的老厨师掌勺,并邀请一两家优质客户率先尝试。出乎意料的是,“做出来的团餐质量不高,客户也不满意”。
食材、调料质量可控,问题只能出在厨师身上。“厨师做菜凭经验,口味不稳定,心情好坏的影响都很大。”夏鑫认为,将做菜环节标准化或许是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