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资讯 >> 正文
智能停车 城市痛点中的商机
发表时间:2017年2月24日 12: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交通拥堵、停车位短缺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大城市病”。痼疾难祛,城市的痛点也变成了改变的契机。多家北京企业开始试水智能停车业,希望凭借更高的土地利用率、更多的停车位、更智能化的服务向传统停车空间管理发起挑战。根植首都近百年的首钢集团顺势城市转型,调整产业结构,进军智能停车场。遍地开花的智能停车场,同时带动了精密零部件、专业维修培训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一片蕴含广阔商机的蓝海正悄然形成。

在城市痛点中找寻机会

“我把车停哪儿?总不能停天上去吧?”一年轻人看着停在公司路边上的车又被贴了条,气儿不打一处来,冲着匆匆离去的协管背影大声嚷嚷。而刚贴完罚单的工作人员显然担心发生冲突,做错了事一般慌忙离开。

这样“猫捉老鼠”般的情景每天都在北京不同的地方重复上演。占道停车已经成为城市的常态,而治理清拖违法停车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很简单,北京市交通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560万辆,停车位约302万个,其中经营性停车位由各区备案管理,约192万个(含备案路侧停车位4万余个),非法经营性停车位约110万个。也就是说,北京的机动车停车位有将近260万个的缺口。

260万,接近于一个小国人口的数量,这样量级的停车位缺口对任何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都是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提高城市交通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水平,化解停车位不足矛盾,改善北京居住停车和出行停车秩序?城市发展的痛点与难点让不少企业敏锐地嗅出商机,跟随城市治理的浪潮,找寻一片蓝海。

“首钢之所以进军立体车库行业,正是察觉到北京城市发展时出现了停车位短缺的现象,这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企业来说也是发展机遇。”在位于石景山首钢老厂区内的北京静态交通研发示范基地,首钢静态交通相关业务负责人道出首钢人的想法。

钢铁曾是共和国工业的脊梁,为新中国的大工业梦想大炼钢铁的首钢,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的首钢,为了结构调整毅然搬迁的首钢,一直是首都北京的荣耀和难忘记忆。2010年,也就是首钢建厂91周年的时候,首钢北京石景山厂区钢铁主流程全面停产,钢铁业务陆续搬迁至京外,见证了新中国经济巨变的首钢选择了顺势转型。

2014年,首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出全新的发展战略:通过打造资本运营平台,实现钢铁和城市综合服务商两大主导产业并重和协同发展。在广泛调研后,首钢发现,北京停车难题日渐突出,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但这其中也孕育了大批市场需求,如果能借此机会进军智能停车产业,既抓住市场机遇,也能帮助集团转型。

自2014年起,首钢就开始开展机械式停车设备的研发。2015年10月,首钢集团组建了静态交通产业平台公司——北京首钢城运控股有限公司。同时,与中集集团成立首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双轮驱动首钢的智能停车产业。去年10月,位于石景山首钢老厂区内的北京静态交通研发示范基地正式对外开放。

在业界看来,智能停车场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向天空与地下同时拓展,为北京最大限度地提供更多停车位,让城市空间利用更加充分合理,不仅成为了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新方式,也为后来者在城市转型之时找寻商机提供了新路径。

挑战接踵而至

来到位于首钢老厂区内的北京静态交通研发示范基地,六大系列十三种机械式立体车库和公交智能立体车库映入眼帘。北京商报记者走到一个名为“双环型智能圆形塔库”的建筑前,首钢人介绍说,这个“圆塔库”占地880平方米,可以达到8-10层,每层设置32个停车位。“圆塔库”里所有的移动挪车等操作都由机械完成,输送平台会自动调整和校准车的位置,取车时还会自动掉头。此外,车主可通过首钢城运“慧停车”自行开发的App提前预约取车时间,无需等待就能直接开车走人。

[1]  [2]  [3]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5027068号】
Copyright © 2015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