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医疗企业相继开展在线问诊等服务,积累了大量C端客户群体,并培养了客户线上“寻医问药”的用户习惯,在减少接触、减轻线下门诊机构压力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后,国家接连出台重磅政策鼓励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尤其是今年3月以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将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更是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打通了关键一环。
招股书显示,微医2018-2020年收入分别约为2.5亿元、5亿元、18.3亿元,三年复合年增长率168%。
这三年的收入增长,与国家从2018年以来的“互联网医疗”政策密切相关。
2018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鼓励发展互联网医院、支持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推进远程医疗服务,鼓励医联体通过互联网加速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共享。
2019年,《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出台。
2020年11月3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互联网+互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将优先保障门诊慢特病等复诊续方需求,提升长期用药患者就医购药便利性。
数十个法规的出台,不断在给互联网医疗松绑。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全国有近600家互联网医院,而在2018年12月,这一数字还是100家。
再回到三年前。
2018年5月,微医完成由友邦保险、新创建集团领投的5亿美元战略融资,成为国内医疗健康领域最大规模的Pre-IPO融资,微医的估值达到55亿美元。
2018年,微医完成5亿美元战略融资后,微医董事长廖杰远曾向雷锋网表示,不希望将微医定义为一家互联网医疗企业,而是一个“医疗健康科技平台”,并认为接下来的趋势是科技驱动医疗。
“在医疗行业里面,流量几乎没有什么价值,从根本来看要有供应能力,供应能力是这个行业唯一的核心价值。如果企业能够把这三方面(医、药、险)的供应能力建起来,营收和盈利能力一点都不难。”
三年以来,微医一直被传上市。但是,直到今天,或许才是它最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