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时候,王智民将北京和上海的电子商务团队合并了。后来,他又犹豫是否要用“宝岛眼镜”这个品牌在天猫开店,如果用“宝岛眼镜”,品牌商打折降价之类的会有限制,束手束脚,如果不用,又没有知名度。正纠结时,天猫在2013年9月提出了O2O战略,王智民告诉属下“我们的机会来了”,也在这一年,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那时候对O2O的概念,我们是觉得能卖点团购券了,在2013年10月份开始密集拜访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后来从11月份正式紧锣密鼓参与天猫,到12月,开始和大众点评网合作。这几个月下来,我们跟O2O的认识和三四个月前完全不一样。
现在做的O2O是初级阶段,仅是在网上卖团购券,我们这个产业很特别,整个传统领域里面,有两种业态,一种叫做卖实物,一种叫做卖体验,剪头发就是纯粹卖体验的。刚好我们两个都有,一方面有实物,一方面又有体验,我们刚好是夹在中间,因此我们在学电子商务的时候是两边同时学,在卖实物的部分以天猫平台为主,就是价格为王,杀价杀到血流成河。
但是体验这部分后面怎么做,天猫总体的平台我认为不具备做真正很深层的O2O。因为它的很多基础架构还没有构好,但是我们跟他配合的很好。我们9月份报名,花了整整45天才把系统打通,总部还分派了6个小组奔赴全国36个事业部、对1万多名员工进行O2O的集中培训。
我们这次参加天猫双十一活动,非常兴奋。第一天交易量其实并不真实,因为第一天交易量是透过很多宣传广告拉进来的,但活动做了整整一个月,发现我们享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待遇。第一天消费的人,大概两天之内就会消费完,消费完以后百分之五六十的人会在上面写评论,因为我们的评论非常好,所以会推动一整个月的销售金额到很高。在天猫的第一轮有一半以上不是宝岛的客户,这证明未来在传统零售业自己的布局要弄好,你的品牌力量够强,还要把服务做的很扎实,才能够持续不断赢得消费者好评,你的O2O战略才有意义。
但是双十一这场仗之后,12月份我在内部讲说从来没有那么怕过,我看到光棍节有很多人受伤很惨重。例如,2012年海鸥手表卖了700万块表,很开心,去年备了4000万的货,然后只卖了800万,第一年的丰收会造成很疯狂的预测,造成库存积压。我们那个眼镜的馆里,双十一那天我是第二名,一天成交是一万多单,但同样也有一家三百多家店的连锁,就13单。我知道这个数据后,第一个感觉是很高兴,第二感觉是很恐慌,因为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是赢家通吃的。

以前一条街的眼镜产值是1000万,老大拿走五六百万,老二拿走300万,老三还有200万可以拿。在互联网上老大拿走95%,老二、老三分剩下5%,那怎么活?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公司要往死里大。
现在O2O整个气势弄出来了。我就觉得这个世界变了,这个商业环境和以前我们的不一样,我们现在如果不跟着变就完蛋了。因为恐惧,现在要更努力一些,那段时间我疯狂补课,不懂就可怕。
在现在这个节点,我非常的悲观,也非常兴奋。我悲观的是中国现在进入了一个经济调整的状态,这是我改变不了的事实。过去我做一个特价,客人就会来,今年我做特价,可能客人还是不会来。过去做企业出现问题是温水煮青蛙,现在发现不对劲,就要赶快变。
兴奋的原因是,我现在把整个事情看的非常清楚了,我们要有半年的时间,赶快密集地调整我们的流程,赶快密集地去投资该投资的方向,赶快密集地去打通跟微信的接口,跟京东的接口,跟所有的互联网的接口。当我们之间打通了,再运营一段时间,到2015年年底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是全中国互联网程度最高的眼镜公司了,那时候就天下无敌了,就无所谓了。因为目前为止我看到我们的竞争对手还没有反应过来,但是这段时间还是挺难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