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无所不在
部分零售商认为,天猫未必是最好的O2O平台,更不能是唯一,因为天猫这个平台,对零售商并不友好,逼着零售商去做贴牌,或者搞自有品牌,而未来品牌商的价值在天猫上也很难放大。零售分两种,一种是品牌零售,一种是百货零售,像宝岛、屈臣氏这样的百货零售商最容易被天猫摧毁掉的,因为卖的是别人的品牌。只要在网络上卖的价格比零售店便宜,售后任务就会很重。
在王智民看来,未来碎片化和场景化消费行为将非常普及,做好“全接触点”对接,才是最佳战略,而他所说的“全接触点”,是指能完整覆盖消费者的各个接触点。基于此,宝岛眼镜正试图跟尽可能多的端口对接,以了解每个平台的自身特色和用户特征。
天猫平台有一个问题,一出击就覆盖全国范围,大众点评网则是本地化的东西,也就是说我武汉的活动和上海的活动可以不一样。本地化这块目前不是天猫的强项,当然天猫一些子平台,想要发展这些东西,但是目前还达不到类似像大众点评网这样的深度。因此,我们也在和大众点评网做系统对接,到4月份左右,系统会全部对接完,到时候会有很多本地化活动要启动,例如预约,我们会把验光师的简历全部弄上去,以前我们验光师固定在一家店上班,以后不是,未来客户预约你到哪里,你就去哪家。我们有1200多家门店,市面上却有600多个非我们体系的宝岛店,透过这个功能,我会告诉消费者,我们在这个城市有20家,你去签到,我就给你相应的点数。此外,我们也会跟品牌商对接,你来签到,品牌商就会送你镜片或其它产品。
在我们进入O2O的第二个阶段,会做的更深层一点。真正的战略是全天候,全触点的。也就是说以前的传统零售大概是这样的,整条产业链,工厂设计可能在深圳,总部在上海,而门店里面的员工是和消费者唯一接触的点,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但未来门店只是一个点,手机在这里,iPad在那里,所有接触点会连成一条线,消费者不管从哪个点进来都可以接触,未来消费者不是花时间来你店,是他需要你的时候,你必须去找他。
未来两年到五年之内,会有一大半的零售企业垮掉。如果你的IT实力不够强大,你不懂得怎么重新设计你的流程,你不敢投资最新的IT架构,你不敢重新设计一种方式去和消费者互动的话,那你这家公司就很容易让别人打掉。
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你必须看得懂,必须敢投,必须重新组合你所有的资产,而且在未来新的商业环节里面,要考虑重新排列你的资产、资源、人事、IT等全部要素,重新设计流程,重新去思考,真正从消费者方便的角度去研究。以前我们唯一让消费者感到方便的是什么,就是我开在你方便的地方,例如我开在你家门口、公司门口,但未来所谓的方便,不是我开到你附近而已,而是所有可以让你想到的接触点我都必须完善。
宝岛在尝试重构Call Center,以前的Call Center是电话,现在是微信、QQ、来往,甚至陌陌也不能忽视。也就是说,所有的信息渠道都是接触点,当一个顾客和他的朋友抱怨时,商家要想办法尽快知道这件事情,然后赶快把抱怨消除掉。所有的接触点全打通以后,后面要有一个Call Center,Call Center后面要有一个大数据平台,这样才能更好地分析消费者的需求,这就是新一代Call Center。
现在大家在热炒的一些话题,其实不是什么真正的O2O,未来所有企业都是O+O,线上能力和线下能力要同时具备,这要有一个很强大的与消费者互动功能,消费者想怎么跟你接触你就必须能跟他接触,构造完整覆盖消费者的接触点。陌陌已经到一个亿用户了,你开通不开通和它的接口,当然要开通。怎么跟消费者接触,这才是关键的。至于技术上,我觉得技术难题今年之后就全部结束了,天猫在打通技术环节,大众点评网的O2O本身就比较完整,微信也在打通技术环节,所以今年一整年下来后,O2O的技术环节会全打通,当这些全部打通后,竞争还是会回归到品牌价值,还是会回归到消费者对你的品牌的美誉度,不再是知名度的问题。只是美誉度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