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死亡交叉?这是传统产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以前中国市场是这样的,市场在增长,市场费用也在增长,但是这两个之间有一个距离,增长快距离就大,没有增长就是平行,现在中国遇到什么问题?价格让电商打下去,但费用还在增长。当两者相交叉穿过去的时候,也就是零售商的死亡交叉点了。例如眼镜这个行业,本来是医疗行为,必须十分小心,但有很多人在天猫上用做服装的方法卖隐形眼镜,这就是因为价格压力,希望降低市场成本,可是这样搞,隐形眼镜就会成为隐形炸弹,隐患非常大。
现在有了O2O这个宝贝以后,玩法又不一样了,也就是你可以选择的点已经不一样了,你也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实体的店了。你的店以前目标是开到一万家,现在两千家就够了,两千家配上很强大的网络布局,做出的业绩可能不会输给一万家,也不一定要靠低价才能打市场。我们的商品基本上分成两种,一种叫标准型简易商品,另一种叫做功能性复杂的商品,未来线下只能走最精准的道路,这是标准商品替代不了的。标准商品在线上买,就是杀价。功能性复杂商品的服务对专业的要求很多,这要求我们在专业领域做得更深,必须把商品区别开。
虚实结合需要考验你怎样互动,仅在一个纯虚拟的网络里面是无法落地的,虚实之间,最大的一件事情叫做品牌力量和消费者信赖度,店面给消费者的信心指数还是很高的。我们之前谈到了人的问题,其实技术比较简单,你敢花钱,三个月就搞定了,主要是人的转变很难。你怎么样才能让一千多家店的员工,对一个团购的消费者和一个纯线下消费者用同样开心的态度服务?O2O的线下基本功要做好,才会对接成功,要不然来一个赶走十个。如果员工的服务态度一遇到团购的就不行,那谁都救不了你。所以O2O的难点,不在技术环节,而是在营销和客户之间的互动。这是另一个死亡交叉。
对于3.0时代,有很多想象空间,你觉得验光一定在门店吧?其实未必。大概两个月前我和一个老外吃饭。这个人在全世界的眼镜行业是元老级别的,我跟他说你觉得手机验光可能吗?他说一定可能,也就是说未来APP就可以验光了。哪种人可以APP验光,就是25岁到35岁之间的人,当然这个验光还不成熟,但是今天不成熟不代表一年以后不成熟,一年以后不成熟不代表五年后不成熟,所以这种趋势表明未来整个产业链很可能会颠覆掉。还有一种可能是移动验光。我们现在也具有二十台这样的车,和消费者定时间,确定他在哪栋楼,假设这栋楼今天有十个人要验光,车子开过去就把光验完了,包括今天公司有什么套餐全告诉他,款式让你挑。还有一种模式,验光机像大头贴机器一样,摆在你办公室,你付一百块钱就帮你验光。
现在大家已经把互联网想的太神话了,我刚刚讲的这些验光的方式其实和互联网一点关系都没有。当整个产业链每个环节被切割完重组,放到以服务消费者为思路的模块时,就从量变发生了质变。眼镜这个产业发展了几百年,现在我的一些想法看起来太超前了,但未来的科技会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