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天跟一个老总聊天。他的公司刚开通微信支付,按照他的假设,如果一个月从微信上预收入4000万人民币,就算退货率10%,他还是能拿到3600万。因此未来零售企业很可怕的地方在哪里?同样一个实体的购物中心,我的客人越来越少,而别人家却都是客人。为什么?因为真正的竞争不是发生在看得见的购物中心,而是在看不见的源头那边。消费者到你的店里来不是做选择,因为决策早就在线上做完了。传统零售选点,开到一个人流最多的地方,就知道肯定能引来人流,但如果是在互联网上这么浩荡的信息里面,你放在天猫上,看起来流量是很大的,但是在这个流量中怎样让人家找到你?
中国过去35岁以下是重度互联网使用者,但是去年发生了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你会发现40岁以上的人手机上网和手机购物的比例在爆增。如果你的这个产业主要服务40岁以上的人,PC时代互联网你没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没有感觉,但是当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当很多人连40岁以上的人都在网上购物的时候,当你的主流客户群都在转换消费习性的时候,你没有跟着转你就完蛋了。很快在2014年或者2015年,移动端的消费者就会超过中国人口数一半,未来决战也就两年,谁先启动好,谁把和消费者的接触点先布局好,不敢说你会赢,但是至少你会比较容易面对未来。
穿越死亡交叉点
上海市普陀区潮州路上,一个大院子里,两栋外表灰忽忽的小楼毗邻而建。星创视界检测中心与电商团队各居其一。外表相似的两栋楼里,驻扎着两支风格截然不同的团队。检测中心摆满了各种精密仪器,地板上连一根头发丝都看不到,没有人随便走动,大声说话。电商部门则墙上贴着漫画,屋内拉着横幅,火药味十足又朝气蓬勃,双十一当天临时增加的60人客服,让这个本就不算宽敞的空间,愈发拥挤。这就是王智民所谓的1.0团队与2.0团队,当然,还有个神秘的3.0团队。之所以把电商部门放在一个独立的地方,因为他们工作习惯不一样。“一群小朋友,爱怎么闹就怎么闹嘛,把他放在正常的部门就完蛋了。”王智民说。
在零售业的1.0时代,战略很简单,就是陆军思维,要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打下去,但是新经济和新商业模式是一个立体思维,有海军,有二炮,还有航空母舰,你要自己全网和全军的模式重新组合过。如果只靠陆军的方式肯定输,就是打下山头也没有用,因为那就是座秃山,你的源头全部被拦截掉了。
资源重组,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我现在有一个1.0的团队,这个是我们商业的根,还有2.0,类似电商空军部队,3.0的团队,整合1.0+2.0的超级变形金刚。现在还在思考怎样打通,我不断恐吓1.0的人,你不转型,接下来明天就没工作了。我一天到晚发这些新东西给他们看。前几天开高管会,我讲了半天,他们还有人问我什么叫闭环。我很高兴他们勇于提问,我以前也不知道,不知道就去了解,我就举例简单讲:你知道腾讯、阿里他们在干什么嘛?他们建立各自的支付封闭平台,在消费者产生购物需求的时候,能够快速满足,让消费者预定消费,然后满意地收到服务和实物,整个流程可以追踪、记录、反馈和分析的,这就叫闭环。闭环交易,就是确保交易在各自的循环产生,所有环节都可以做到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实际上,不同团队有不同的价值,1.0做好客户服务,2.0卖完团购券,到1.0就要服务好,让客户全部是好评,3.0在做未来。要发展到3.0,没有1.0还真玩不动,但是如果让1.0做3.0的事,他痛苦,我也痛苦。
我们3.0的团队很好玩,这个工作组就叫诺亚方舟,跨部门的八个人,有支持部门的,还有几个公司高层。2013年10月份的时候我有一个想法,发到公司的微信群里,突然发现有七八个人,看了激动得晚上睡不着觉的。我和他们聊了聊,觉得这几个人具备神经病的潜质。你必须要有这个热情,要是没热情,做事也没有兴趣。这些人好几个是海归,海归有一个优点,你跟他讲一个概念,他在国内搜不到资料会到国外搜,搜资料的时候很完整,这么一组人现在专门帮我找前沿的东西。前阵子我在想,这个工作组应该叫什么名字呢?我还想了一些很搞笑的名字,例如叫诺亚方舟,因为是在救产业,当全世界的人都淹死了,我们还有一小部分人活着。
假设真正进入了3.0时代,眼镜产业将会是怎样的玩法,王智民觉得,虚实结合,必须先要穿越“死亡交叉点”才能得到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