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内忧外患之下,传统品牌商渠道体系受到了很大冲击。
「两个误区」
品牌商应该怎样面对这些冲击,怎样做调整,怎样做战略部署?这些年在我们跟客户的接触中,发现有两大误区。
1.品牌商自己搭建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体系
品牌商通常把这事想的较简单,认为无非是开发软件。只要雇几十号人,自己便可开发一套系统。
但隔行如隔山。做 IT 、做软件这是另外的领域,更何况 SaaS 跟传统软件千差万别。我们的客户不管是品牌商也好,还是经销商也好,合作前自己花大价钱造平台的大有人在,但是真正做起来的却寥寥无几。
曾经有个客户,花了一千多万开发系统,最后开发两年没有用起来。他当时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其实我的初衷是买一台奔驰车,但是后来我却造了一条生产线去生产这台奔驰车」。
已经有现成高速公路可以过桥,你为什么还要摸石头过河呢?
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重复做造轮子的事情。当前社会分工这么明确,每个细分领域都有非常专业的供应商为大家提供服务。有做支付的,有做物流的,在智慧供应链管理方面也有像成都阿商这样的公司,以专业的方式去解决客户的问题。
但很多人有顾虑,会说:「未来我要融资上市,如果我用你的系统,数据、源代码都在你那,怎么办?」
我们来看一看版权问题。小米手机、华为手机用的操作系统是安卓,安卓系统的版权属于谷歌,但它影响小米公司上市了吗?没有。影响华为公司了吗?也没有。
各位如果还是不放心,我们也有解决办法。不管是知识产权还是部署方式,我们都有对应方案为你们提供帮助。还是那句话,不要重复造轮子,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2.选择与全国性大平台合作
大平台的本质是希望垄断渠道,获取高额收益,裹胁上下游。
中国许多行业都发生过渠道垄断的案例,不管是在 KA 大卖场时代,例如家乐福、国美等。还是电子商务平台时代,天猫、京东等,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我曾经参观过一家做大卖场连锁的上市公司,了解到入驻品牌商需缴纳各种费用,例如条码费、入场费、促销费等等。这些费用对于品牌商或经销商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时候有人会说,我们自己搞开发搭平台不行,和大平台合作也不行,那该怎么办?其实我觉得完全可以支持本地化、区域化的平台。
在某一个区域里面,区域化平台有天然的竞争优势。他们既有良好的客群基础,又有当地深度服务团队,并且对当地市场理解非常透彻。在整个组织效率上,也很有优势。
他们利用像订货宝这种专业 IT 赋能工具,快速完成传统模式互联网化和数字化升级改造。已经具备了在某一区域,跟全国大平台抗衡的实力。
我们很多客户在当地都把大平台打得落花流水,但他们并不会去布局全国,威胁品牌企业的渠道安全。因此,这种区域化平台是可以支持的。
「两种模式」
讲了这么多,那么我们成都阿商是如何帮助品牌商实现互联网化和数字化升级的呢?我们提出了两种模式。
1.产业连接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