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业务部门一名离职员工,曾在一篇采访中提及:“定制是个苦力活,做一款手机,净利润率大概只有5个点。客户提供市场预测,很多物料需要提前三个月下单。如果市场预测不精准,物料就可能砸华为手上了。”
而当年负责华为手机欧洲市场的销售人员陈国龙,也曾在媒体采访中半开玩笑地称自己是华为手机的“炮灰”。
所以,无论哪一种,其实手机业务当时都不赚钱。
2008年,稳定海外基站市场后,华为曾希望出售手机公司49%的股份来为未来的手机业务发展找到“专业的合伙人”。但这一交易,因为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而画上句号。
经过三年沉淀,2011年,华为手机依靠K3V2才开始迎来新起点。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和曾经不做手机就不能卖基站的窘境不同,当前,华为坐拥比亚迪、长安和沃尔沃等20多家汽车企业的战略合作,完全没有必要涉足整车。
所以,除非遇到“曾经的手机困境”,否则“涉足整车”大概只是华为的备选项。
2、华为能不能造车?
回到华为造车的话题上,自从2014年,苹果宣布推出车载系统CarPlay以来,目前谷歌、英伟达、AMD、高通和众多公司,都在2018年之前分别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其中,关于苹果造车的讨论最热,外界盛传苹果要进军整车制造。但从iPhone的制造模式看,苹果只会涉及芯片、自动驾驶和车机系统等汽车核心领域,而大部分硬件,可能会通过采购和代工的模式实现。
值得说明的是,苹果和华为各有各的优势。华为的强项在和5G相关的车联网上,而苹果则依托iPhone背后的庞大生态,在车载应用上更有优势。
所以,如果两家公司都进入汽车市场,华为的模式更像谷歌和高通,而苹果则会延续iPhone的代工玩法。
从目前外界流传的信息来看,华为造车瞄准的其实是全球Tier1地位的博世。
▲博世公司大楼 图片来源:知乎
Tier1意为一级供应商,是指直接向整车制造商供货的源头型技术公司。
举个例子,目前的汽车企业大部分只负责汽车制造,然后用买来的动力系统和电子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汽车。
▲博世2020北京车展展台
为这些车企,提供芯片、电路和动力系统支持的企业,就是Tier1。
中信证券团队的分析报告指出,汽车电子产业链Tier1系统集成市场,目前处于国际寡头垄断格局,全球前十大汽车电子供应商拥有70%市场占有率。而在中国市场上,也呈现出博世公司一家独大的局面。
华为在2010年就针对“造车”提出了“云管端”的概念,这里“云管端”的含义分别是:车联网平台、车联网基础设施和车联网端侧硬件。2013年华为发布了支持4G的车载模块ME909T,成立了“车联网业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