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丰富的产品力与场景化碰撞
百度产品力强悍,过去因缺乏闭环,无法紧密协同。新周期,消费升级下,当数据、技术、商业中台形成,完整、多样性的产品之间将依据场景而形成协同,由此将成就百度强大的入口体验优势。
X+Y中的X,并非简单的入口大杂烩,而是场景化的结果。它们有机集合,不是组合。随着行业服务落地,会进一步形成深刻的用户洞察机制,创造更多交叉销售空间,为供给侧铺垫商机,形成正循环。
万象大会上,百度展示了诸多入口产品。沈抖再度明确强调:智能小程序、百家号、托管页属于移动生态三大支柱产品。
我们意识到,它们不同于百度其他入口,本身都是平台级产品,隐藏着更大生态效应。
3、中台、智能云、AI积淀等。
百度是本地互联网业技术积淀最深、最全面的企业之一。其中AI专利数名列全球第一阵营。智能云正在成为移动生态之外的百度增长引擎之一,也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百度中台,随着前端入口打通、搜索+信息流双引擎驱动形成,就已经具备更大的支撑作用。
这种2B的基础服务,过去更多服务于百度搜索、移动生态,跟着业务走。今日开始跑在前面,不止服务百度。李彦宏说服务3600行,暗示了百度基础设施角色能力。
它们与百度移动生态互为支撑。X+Y战略布局下,各种垂类服务,有的需要全链路打通。比如健康、教育等方面,完整的数字化能力成为必需。
4、组织力与领导力。
技术、产品等要素重要,但若选择决定性的力量,夸克认为,组织力与领导力的持续提升、文化与创新机制的形成,才是百度集团一个周期以来最为值得关注的因素。
这一点,今年3月,在《百度的再造与跃迁:不可忽视的组织力》一文中,我们梳理了过去3年百度如何走出一段震荡、走向稳定、可预期的历程,尤其强调了百度组织力与领导力升级的价值。
不要质疑一个公司的愿景。尤其对百度这种20多年的公司负有的使命而言。它验证过自己。
实现的路径、方向感、节奏感、执行力层面,则会出现许多波折。它才是各种故事的渊薮。而决定最终成效的,就是人与组织。
百度AI战略确立后,与之匹配的许多动作,几乎都与人及公司治理结构有关。
比如陆奇是一个很难绕开的话题。关键时刻,空降而来,一身荣耀与权力(直进董事会),全面统筹运营。一年后辞别,引发巨大争议。
事实上,这短暂经历完全匹配百度内在要求与他个人自然禀赋。
百度如此复杂,他真正所能发挥的,更多是引爆一种变革文化,而非形成稳定的形态。后者不是陆擅长。纳德拉能刷新微软,那是因为他本就身在微软多年,经历过所有关键岗位,验证过自身的领导力。离开引发争议不断,但恰恰是两者最自然的结果。百度看似被动,其实已借陆引爆文化与组织,想再回到过去惯于妥协的文化、搜索左右移动生态进程局面,已不可能。
15年前某日,采访原永乐电器创始人陈晓。当时他正与国美接触。内部反对声很大。他说,组织到了必须通过外力打破的时刻,再痛也得经历,否则走不出上海。
陆奇之后,百度移动生态成为整个集团显学,沈抖全面统筹移动生态与搜索,决非偶然。
它是百度诞生以来治理结构提升的一个里程碑。从那一刻起,就已经具备打破组织隔裂、建立中台、完成结构升级,走向今日X+Y战略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