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主差异化的3C品类定位后,京东在2007年还以另两个副差异化作为辅助策略。
自建物流和支付模式的差异化构建便是京东烙印之一。
营销模式突围
2007年,当马云一边抱怨物流的短板,一边又带领以B2B和C2C两大业务为基础的阿里系狂奔的时候,当时弱小的京东却开始将首轮融资额的一部分用做自建物流体系,且以此为基础实现货到付款模式。
据 《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C2C电商交易额超过100亿元。截至2006年第三季度,中国C2C用户总数突破6000万人。也正是在这两年内,阿里系的淘宝一举改变了国内电商格局,成为C2C领域的绝对领导者。依托淘宝的蓬勃发展,电商相关的支付、物流等领域也获得了相应发展。
快速的发展给马云带来了电商教父的名誉及行业老大的位置,也带来了不规范下的种种质疑,网络购物一时间背上了假货、骗局等诸多骂名。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3C产品,消费者习惯于在传统卖场体验产品,并当面付款取货。这种面对面的交易模式避免了不信任的问题。
基于这种情况,2007年10月,京东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启用移动POS上门刷卡服务,从而将传统卖场内的这种模式复制到电商领域,同时为其后来推广的货到付款模式奠定了技术上的基础,而这种先人一步的举措,也成为了京东当时差异化竞争的一大利器。
板砖大余表示,“真正奠定京东老二位置的是京东自有物流体系,也就是京东的‘211限时达’配送。”
还是2007年,在得到第一笔投资后,刘强东开始自建配送体系。在此之前的3年里,京东使用第三方快递,服务品质无法控制用户很难满意。刘强东希望找一个最好的快递公司外包。他找到了顺丰快递,但合作很快被中止:顺丰可以实现满意的递送,但是不能满足京东的价格控制要求。
逆向地自建物流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货到支付模式,为京东品牌的差异化区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京东的钟声已经在纳斯达克敲响,在业界人士看来,这或许只是电商大佬们新一轮竞争的开始。
《《《
京东IPO突围 纵深运营能力待考验
每经记者 张斯 发自北京
昨日(5月22日),京东集团(以下简称京东,股票代码JD)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京东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敲响上市钟。京东发行价19美元,按此计算市值为26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腾讯、百度的中国第三大互联网上市公司。
电商市场从来不缺乏竞争,京东一路走到如今,预计今年营收将破1000亿元,资本的助力功不可没,但其自身的突围路径更值得探讨。
面对行业老大阿里巴巴和追赶者苏宁电商等,京东如何冲出重围,位居行业第二?如何营销创新,克服在O2O领域的短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从京东的突围视角和生态营造,解剖京东IPO背后的路径。
说起京东,通常会提及价格战。不过,2013年后的京东却对价格战突然避而远之。看似矛盾的冲突,缘于不同时间节点,京东角色的不同所致。
2011年,京东销售额超过200亿元,在整个电商领域规模暂居第二,其后的苏宁易购、国美、易迅等紧追不舍。京东与这些追赶者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一场“老二”保卫战开始酝酿。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京东完成了一笔达15亿美元的融资,这是其发展史上最大的一笔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