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网讯】白手起家
宗庆后小时候家庭非常贫困,共有兄妹5人,家庭成分差,父亲找不到工作,全家只靠在杭州做小学教师的母亲的一份微薄的工资度日。1963年,初中毕业后,18岁的宗庆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去了舟山一个农场, 在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几年后辗转于绍兴的一个茶场,在茶场种茶、割稻、烧窑。再后来,大批知青相继下乡,宗庆后也随之被派遣到浙江农村。
那时的宗庆后与其他任何一个年轻人一样,“脑袋里有过各种各样的梦想”,“总想出人头地,总想做点事情”。然而,在被命运之神遗忘的农村,宗庆后一待就是足足15年。
1978年,宗庆后母亲退休,33岁的宗庆后才得以回到杭州,顶替母亲教职进入工农校办纸箱厂做推销员。之后,宗庆后10年里辗转于几家校办企业,依然郁郁不得志。
待到他开始创业的时候,已经是一个42岁的沉默的中年男子。对多数人而言,42岁已是到了被生活磨得心疲力竭、转而把人生愿望寄托到下一代的岁数了。然而,宗庆后却在42岁的年纪实现了命运的转变。
1987年,42岁的宗庆后承包校办企业经销部,骑着三轮车去送货。“我们代销冰棍、汽水,还有作业本、稿纸等,主要是为学生服务。一根冰棍4分钱,卖一根只赚几厘钱,最小的一笔生意仅赚了一块钱。”
“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楚记得那一天的情景:1987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气闷热,杭州的小巷子里见不到人影。我骑车出了家门,去干一件有些冒险的事情——靠借来的14万元钱,去接手一家连年亏损的校办工厂。”提起往事,宗庆后有些动容,他说,创业初期的条件十分艰苦,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借来的14万元钱,也不敢全部用完,只用了几万元钱,简单地粉刷了一下墙壁,买了几张办公桌椅,就开张了。
从一个校办工厂到一个拥有八百二十亿元财富的内地首富,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奋斗历程堪称一个中年人的追梦奇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庆后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开始为人家代加工产品。风里来雨里去忙活了一年,年底一算账,居然有了十几万元的进账。尽管赚了一些钱,但宗庆后认为,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1989年, 宗庆后带领校办工厂的100来个员工,开始开发投产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并成立了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当时,国内食品市场的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就连方便面都是稀罕玩意儿。”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一经面世便迅速走红。
1991年,宗庆后做了一件更大胆的事:兼并了拥有2000多名职工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正式成立。1991年企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2.17亿元。但对于当时骑着三轮车卖棒冰汽水的宗庆后来说,他却没想到娃哈哈能做到这么大。
1996年对于娃哈哈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宗庆后瞄准瓶装水市场,娃哈哈纯净水诞生。有经济学家曾认为,娃哈哈纯净水的出现,是宗庆后搭建商业帝国最重要的一块砖。
2010年和2012年,宗庆后两次登上胡润百富榜,成为中国首富。和“首富”的头衔比起来,宗庆后的生活却丝毫谈不上“品质”。平常,他总是穿一件普通的夹克衫,一双有点旧的布鞋,有些是最便宜的大路货,但他认为这很好,“几十元的衣服穿在身上,人家都会以为是几千元的,我干吗花那个钱?”宗庆后调侃道。
“宗总不拘小节,也不怎么在意个人形象,有时候显得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娃哈哈的一名行政人员爆料,一次,友人极力邀请宗庆后去参加一个时尚类活动,盛情难却,宗庆后只好前往。“全场的人都是西装革履,只有宗总穿着夹克衫,还是旧的,和当时的氛围极不协调,可他自己根本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
穿衣服随便,吃饭也很简单,用宗庆后自己的话说,这辈子最爱咸菜腐乳,身体照样健健康康。如果不出差,宗庆后的一日三餐几乎都在公司食堂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