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不仅是宗庆后,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中,很多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出身社会底层,在体力工作中沉默数年,直到改革开放,他们及时抓住了机会;创业成功全靠腿脚勤快、吃苦耐劳,再加上可能自己也说不清楚从何而来的商业直觉。在中国实行市场经济早期,机会无数,这批“胆子大、情商高”的开拓者,创造了商业史上的很多奇迹。然而,如今市场环境正在逐渐改变,而老一代企业家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权威,却让企业内部的变化来得缓慢而艰难。好在,宗庆后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也感觉到底下人对我依赖性比较强,所以现在很多事情我会让他们先做,做完以后不行再改。”
固执的宗庆后坚信使自己成功的那一套经验和规则,而对于主流企业理论不屑一顾。曾有人问:“娃哈哈制定了什么战略?”宗庆后说:“娃哈哈没有战略,我不会去考虑八九年之后的事情,只考虑明天的事情。”
宗庆后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市场一线跑。2002年8月,为新建分厂考察选址,宗庆后12天跑遍大半个中国。宗庆后至今不参加包括高尔夫在内的任何体育休闲活动。
在宗庆后看来,“没有效益的品牌便没有任何价值”。盈利是企业家的天职,所有的品牌打造及营销设计都是建立在“盈利是可见的”这一前提下的。因此,娃哈哈率先使用了“实证广告”,很多人批评说广告语没有文化品位和艺术性,但对受众有煽动性,能直接拉升销售业绩。
宗的办公桌上没有电脑。至今,他仍喜欢用“朱批”的文件来下达命令,有时亲自撰写每月的销售通报,并在考察市场时直接用电话指示下属迅速行动。有人见到其下属经理的一份报告,其开头第一句话是:“根据您的指示……”
这位不避讳家长之称的管理者,也不避讳承认自己的管理方式是家长式管理:“没有一个核心的领导,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思想,这个企业是搞不好的。”
只要稍微了解娃哈哈人事架构及内部管理的人,对于这家企业都不得不提出一个疑问:这家年销售额已超过600亿元的企业如果没有宗庆后能否顺利继续运营下去?是否有制度去保障?因为,它就如同一个庞大的巨人,宗庆后为中枢神经,而其余的3万名管理层及员工只是粗细不同的神经末梢而已。
“他们每天都在等着老板(宗庆后)的指示,然后突然间等不到会觉得说,我今天干吗呢?”宗馥莉说,“公司有制度,只不过这些制度相当于形同虚设,大家习惯了等老板每天晚上传真,然后写1、2、3、4、5、6、7,然后谁干嘛、该干嘛。”
“他每天晚上飞来飞去,到酒店就会有一大摞的报告要拿给他去签字,然后就是他们有人帮他传真,传到我们总经办,然后他把指令分解下去,所以整个脑子就是我老爸。”宗馥莉说,“他们直接打报告,我爸看了他同意就签,不同意就不签。”
最勤奋的“公主”
在“娃哈哈帝国”,宗馥莉被称为“公主”。
宗庆后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勤奋的企业家”,宗馥莉则被称为“最勤奋的公主”,据说,在她管理的公司里,她也是每天到得最早、走得最晚,完全遗传了父亲的“工作狂”作风。“小小年纪,其工作作风已有宗氏风格。”宗庆后如是评价。
对于接班人的要求,宗庆后曾列出以下几条:勤奋、聪明、对企业足够忠诚。这些条件,宗馥莉完全符合。再加上从小就接受的良好教育、“宗庆后的独身女”的身份,看起来,宗馥莉应该是最符合标准的人选。即便如此,宗庆后在言谈中依然流露出对女儿可能“镇不住那些叔叔阿姨”的担心。外界也有类似观点,“娃哈哈有很多元老,他们现在被宗庆后压住了,看不出来,但宗一旦离开就不好说了。现在因为有他的光环罩着,谁也看不出他女儿能不能镇住元老、能不能掌控公司。”
多年海外留学的经历,让宗馥莉出落得自信、独立,最重要的是拥有了国际视野。事实上,与父亲最大的区别是,接受过更多正规教育的宗馥莉,相信现代管理制度,对资本也并不那么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