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单纯的财务投资机构,国科嘉和对包括芯片在内的硬科技产业的投资,耐心要多不少。
十年后,在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新型举国体制背景和“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大投资逻辑下,大量资本需要找到落地方,就连之前看起来最没有变现能力的设备零部件都成为了投资机构疯抢的“香饽饽”,例如离子泵、分子泵、精密位移控制系统等。
程东从硕博时期就开始研究光子集成技术,从芯片设计、器件到系统,在这个行业转了一大圈。他评价,钱很难拿,是因为不仅要拿到钱,这笔钱还要稳定,不能影响芯片产品设计开发的内在逻辑。
程东打了个比方:假设有投资机构给了1000万美元,这笔钱分两三批拨付或附带一些对赌条件,通常每一批拨付都会根据产品进展情况设置一个时间节点;而芯片行业的技术研发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很难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完美完成产品研发。企业迫于自身发展所需资金的压力,不得不放弃深入研究产品成熟度而匆忙上马。此时,开发出来的产品很有可能不具有可生产性,最终有可能会导致整个研发和产业化的失败。
“投资人对盈利的急迫程度,有时候会决定项目成败。”程东说。
绝大多数投资人对芯片产业不够了解,理性的投资人会选择更安全的投资方式。投资人李源(化名)长期在美国,微电子技术专业出身,毕业后曾在贝尔实验室工作过一段时间。2018年,李源开始关注国内芯片机会,他的判断是,如果国际局势发生变化,芯片作为电子信息的基础,加之中国又是集成电路进口大国,必将受到影响,国产化有机会。
李源虽然具备专业背景,但毕竟不算“老炮儿”。所以,结合对市场的判断,他的投资逻辑很简单:一是不投前沿技术;二是聚焦进口替代技术。简单说,就是跟随策略,投资一些针对成熟市场研发技术和产品的企业。
跟随总比创新一个市场来的容易。进口替代的领域一般来说是成熟技术,国外厂商的产品已经过市场验证,在全球供应链不稳定的前提下,只要良率、质量和成本与国外产品接近,被采购的几率就很高。
李源是强调回报周期的。所以他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这家公司是否进入外企的产业链,如果一家企业进入了国际大厂的产业链,说明这家企业已经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这个准则尤其体现在重资产的制造、封装和设备上。
另一位偏好投资芯片设计领域初创公司的投资人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说,涉及到制造、封装、设备等方面的公司,产品能不能进入大公司产业链就会成为一个硬指标。这个领域是一般民间投资机构难以进入的,因为投入大、门槛更高,盲目进入,可能血本无归。一条生产线投资十几亿以上的人民币,如果没能投入市场盈利,每天都在吞钱。
但对于民间资本来说,芯片设计领域的投资相较设备和制造领域会门槛稍微低一些。中国芯片设计公司总量全球第一。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12月9日,中国芯片设计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218家,比2019年的1780家增加了438家。
不过,芯片设计领域有其逻辑,这个逻辑并没有因为资本的短期流入而改变。因为,芯片设计创业公司的投资逻辑与设备、制造不同,关键看窗口期,如果抓不住市场窗口,砸再多的钱也是无济于事;而且,如果设计企业短期内无法成为一个细分赛道上的头部,大概率也会失败,这十分考验核心团队的判断力,核心团队既要懂技术,又要对市场有前瞻和判断。
鉴于这样的风险,投资机构下注的逻辑很简单:投人。创始团队越强,规避上述风险的概率越高。
图2:民间资本在芯片行业投融资情况(不完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