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国企、跨国公司,
对于今年的毕业生而言,
这些不再是最优选择。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
京东、优酷、万达、龙湖、复星、小米、富力、比亚迪……
中国的民营企业尤其是新兴的成长型的大公司,
因为不断提升的资本实力和业务能力,
以及不断提升的管理水平和薪酬待遇,
更重要的是,
因为具备足够的创新活力,
能够提供未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正在收获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的青睐。
2014年,中国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
对于这些毕业生来说,
就业之难,不是难在岗位短缺,
而是难在对未来方向、社会需求的认知错位,
以及对自己的充分了解和对自身命运的把握。
文CBN记者 李会娜 许诗雨 陈思
CBN实习记者 牙韩翔 潘雨希 林若茹 荣启涵 汪飞
图片darcy 东东
制图项凯
3年前,王欣佳如果直接去工作的话,就算挤破头都想进入快消行业里宝洁、联合利华这样的外企,作为复旦大学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外企市场部被她认为是最佳选择。在读完这个专业的硕士以后,她却把目标瞄准了百度、阿里巴巴、大众点评等互联网公司,“技术的世界充满变化与创新”,让她觉得更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所以从2013年9月份开始,她带着一份和技术毫不沾边的简历频频出现在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招聘现场,最终,她如愿以偿拿到了百度产品经理的Offer,这让她很开心。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李振锋甚至压根都没考虑去外企,也没想着去政府机关或者通讯社这样的媒体机构——这可一向都是小语种专业的偏爱。他投了三家公司:小米、百度和富力地产,原因是“这些公司这几年发展很快,创新能力也不错”。
而从去年开始找工作就一直在纠结的香港人兰安,因为复星投资集团2014管培生的Offer,终于决定留在上海。他拒绝了平安不动产,以及一些投行的Offer,“去复星的理由很简单,这个公司能给我很大的发展空间。”
就像他们一样,越来越多的90后毕业生选择去中国新兴的成长型民营大公司,这甚至是他们Top 1的选择。雇主品牌咨询公司优兴咨询(Universum)2014年对中国103所大学的5.14万个毕业生的就职意向调查结果同样证明了这一点。这个调研项目他们已经连续做了9年,对于“毕业后最想做什么”这个问题,25%的毕业生选择了国有企业,而这个数字在2012年是33%;选择外企的毕业生则从2013年的44%狂跌到21%;选择包括创业公司在内的私营企业的比例则从去年的14%猛增到30%。
毕业生开始抛弃“非外企/国企不进”的想法,或者说他们不再那么关注雇主的投资属性。前程无忧对2012年毕业生的一份调研显示,30%的学生求职时不再看重企业性质,仅有16%的学生钟情于欧美独资企业,而21%的毕业生更愿意到民营企业谋职。
对投票给民营企业的学生进行进一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他们青睐的是知名度高的大公司,比如万达、恒大、富力、小米、加多宝、复星和互联网行业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