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职能类别内可以充分拉开档次,使职能类别之间保持连续性,消除收入分配中的拐点。
·虽然它不考虑职务,但职务晋升必须达到一定的职能资格等级。
·它对特殊能力者和特殊贡献者留有特殊的提升余地。
·它留有足够的接口,可以与人事考核制度和人事待遇制度相衔接。
·在国内保持先进性。
(3)职能工资制度的基本框架与运作
任职资格类别划分
任职资格,是指承担职务(岗位)的资格与能力,其构成内容包括:
·基本素质:知识、技能与体能
·专业技能:经验、熟练程度
·个人品质:职业道德、修养
·企业自身的性质与目标
任职资格划分,是指对承担职务(岗位)资格与能力的制度性区分,它包括:
·分层:按资格能力的高低,分出不同的高低层次,是纵向划分。
·分类:按承担职务(岗位)的性质,分出不同内容的资格能力,是横向划分。
任职资格等级的划分
它是按任职资格构成要素与评定基准,对职能资格能力进行的制度性区分,是类别划分中的细分。目的是为任职资格能力的提高预设晋升阶梯,资格晋升可以是横向上升(晋级),也可以是纵向上升(升等)。
职能等级上下限的确定
个人能力有大有小,不能设置统一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企业要对各层员工的任职资格划分出等级下限和上限,下限是能力起点,上限是目标。
职能等级进入
任职资格能力被分层、分类、分等、分级后,就形成一个框架,意味着有了起跑点、比赛路线、终点和年龄组,但问题是,运动员如何对号入座地进入起跑点。实质上,这是如何将现行工资制度与职能工资制度衔接起来的问题。
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一定的标准,将每一位员工带入任职资格等级,这样员工的工资评判就有了三个标准:处于多少等、多少级,该等级对应的薪点值是多少。
职能工资的运作
·依据人事考核结果,实现任职资格等级晋升(降),从而对应的薪点值也会提高,达到提薪(降薪)的目的。这是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晋升直接联系起来。
·当满足一定的规定条件(滞留年限和人事考核结果)后,表现好的员工可以升到更高的职能等级,进而取得更高的报酬(按级差与等差由低到高逐步提升)。
·公司依据上年的业绩、本年的目标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每年调整一次薪点值。薪点值是等级薪点的共同含金量。员工职能工资根据薪点数与薪点值可以推算出来。
至于你如何去消费它,公司就不管了。你要做的就是在下个月努力工作,提高能力,提升业绩,以后得到更高的人事考核评价,进而争取到更高的人事报酬待遇。
当然,这套制度还对新进入公司者的任职资格等级进行了界定,也对特殊升等、特殊升级、降等降级等做了具体规定。而且,职能等级不仅用于确定工资,还可以作为确定其他价值分配的依据,如医疗保险、股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