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一直处于支付行业绝对第一的支付宝在被微信支付凭借高频的社交入口蚕食市场,市场份额下滑后,支付宝做了个不那么明智的决定:支付宝开始做社交和社区。2015年7月,支付宝推出了9.0版本,一级页面中,出现了“商家”和“朋友”频道;但是,从结果来看,大家并不愿意为支付宝的社交梦想买单,因此,支付宝这一版本一出,就被称作“抄微信、仿点评”。
此外,面对微信红包来势汹汹的进攻手段,2016年的春节,支付宝吸取微信红包在传播、互动时的惊艳表现,支付宝亦希望在自己的红包上增添社交的属性。于是,支付宝在春节期间推出了集五福活动,同时与电视台、商家品牌等渠道合作。就春节期间的气势而言,两家平分秋色。集五福活动除了自己领取福卡外,集不齐的五福可由好友赠送,为了集齐五福,不少人在微信群、贴吧、微博里发布信息。即便如此,五福中的“敬业福”仍旧一幅难求,甚至有人在淘宝上以几百、甚至上千的价格购买敬业福。稀缺的敬业福一方面让大家主动转发、扩散,一方面注册了不少新用户领取敬业福。这是这样红火的场面终究只是一时之势,想要向微信红包那样长久持续的对用户产生影响,恐怕还远远不够。“敬业福之仇”一度成为网络上的段子。
此后,2016年7月,支付宝9.9版发布,有人将新版支付宝的首页和Facebook首页截屏对比。“首页上,发布动态、好友推荐、以及信息流显示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还有人说:“支付宝做社交,干脆做个“附近的有钱人”功能吧。遗憾的是,支付宝几次尝试做社交,却不得而入。至少,目前为止过年集五福的活动并没有完成阿里的初衷。毕竟社交不是只要利益驱动就可以,否则,就算加了好友,亦不过时躺在哪里、难有动静的僵尸好友而已。
微信社交的先天优势对支付宝而言,难以复制,就像电商于腾讯一样。微信的强社交链、人群间的互动、扩散是支付宝所缺乏的。毕竟微信因为社交关系的纽带而存在,它将与朋友沟通、发红包等功能集合在一起,而支付宝则是一个支付工具。举个例子,你可能会在与亲人聊天之后,顺手给他们交下水电、手机费,而不是打开另一个APP进行操作。
在微信依靠强社交属性获得胜利后,支付宝对于社交的渴望更强了些。只是相对于微信社交做支付是呼之欲出、顺其自然而言,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的本来属性使其处于闭环的终点。向上做社交,则是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
此外,如果说,之前的社交尝试只是让支付宝在社交方面没取得理想成就外,无伤大雅的话,那么,2016年11月26日,支付宝圈子功能突击上线,开放“校园日记、白领日记”,对支付宝而言,则是一种莫大的伤害,甚至是个污点。“校园日记”、“白领日记”只允许受到邀请的女性发布状态,面对大量刺激荷尔蒙的照片,凭借颜值的确在刹那间为支付宝赚足了眼球、关注度,然而,里面大尺度、低俗的内容让大众对支付宝充满非议,这一非议远高于支付圈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甚至被网友戏称其为“支付鸨”。并且,评论和打赏仅限芝麻信用750分以上用户,普通大众只能围观,这一点又与社交的本质相悖。校园日记、白领日记的开放不过开放了几天时间,支付宝便关闭了校园日记、白领日记。毕竟一个严肃的金融属性的支付工具,无论怎样,与大尺度的低俗内容都很难扯上关系。
最后,此事以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出面道歉作为结局草草收场。这一事件对支付宝而言,产生的影响很恶劣,甚至可以说这是个错误。圈子事件过去后,数据显示,支付宝市场份额到了历史新低的55.4%,财付通则到了历史高点32.1% 。这件事使得支付宝在经历追逐社交关系链的诸多风波之后,放弃社交,选择回归商业和金融。或者也从侧面证明在接下来的移动支付战场中,社交这一属性可能将会继续占据明显优势。
目前来看,微信支付社交属性这一优势仍在持续。
四、激战第二阶段:支付宝的反扑
实际上,在微信红包火了之后,微信支付的移动支付闭环并没有真正形成。微信里的钱更多的是在微信平台流转,而没有完成支付的闭环。
真正让移动支付覆盖线下消费场景正是一张小小的二维码。在这件事上,充分体现了微信这种无处不在的影响力,二维码算不上什么新技术,但腾讯却非常聪明地利用这种技术让微信可以扫描各种信息。借助手机的摄像头,中国人可使用二维码交换联系方式或者下载优惠券。当腾讯增加了微信支付功能后,二维码更是成为一种便捷的汇款和支付方式。就像马化腾说的一样,“我们把微信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转变成人与服务之间的联系。”